最近,君牛君發現不少朋友都在咨詢:”有沒有最新的理財產品排行榜?“ 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當人賺到了錢,就開始為怎么留住錢而煩惱。因為除了日常消費,還有不可抗力因素。就像現在,央行每一次放水伴隨的通脹,對普通人來說,就是一次無理由的群收款。
所以說,我們普通人要怎么才能留住自己的錢?為了讓大家在理財這條路上少踩雷,今天就和大家來盤盤這個話題~
一、不想越理財越窮,千萬避開這兩個坑!
首先,有理財意識是件好事,畢竟在這個低利率時代,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因此,在理財前,一定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尤其是要避開這兩個大坑:
1、過分關注收益而忽略風險
有些朋友一聽到高收益就坐不住了,生怕錯過可以發家致富的機會。
老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你看中別人的高收益,人家看中的卻是你口袋里的錢。
記住,任何1種理財產品都不可能同時兼顧高收益、低風險、高流動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不可能三角”:
So,理智點,兄弟們!懷著一夜暴富的夢想,最終卻落得一夜暴“負”的故事,我們聽的還少嗎?在理財的過程中,我們一定不能只盯著收益,還要看看自己能承擔多少風險,要有”輸得起“的底氣。
2、沒有規劃地去理財
在理財前,我們要先做好規劃,不要打無準備的戰。搞清楚自己是哪些錢可以拿來理財?大概何時會用到?然后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相應的安排。
這里可以參考“標準普爾家庭資產配置圖”,學會“把雞蛋都放在不同籃子里”:
雖然看起來很復雜,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通過這樣一個組合,能讓我們的理財更穩健,進可攻退可守,不至于在陰溝里翻船。
二、理財產品排行榜介紹,“讓錢生錢”!
君牛君按照不同期限的資金梳理出了這份“理財產品排行榜”,供大家參考:
1、中短期資金(5年以下)
短期內要用的錢,對其靈活性要求比較高,例如日常生活花銷,很多人可能就直接放在銀行卡里了。但其實還是有很多不用拿去做長期投資,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的工具:
對于中期要用的錢(3-5年),靈活性要求沒那么高,短期內用不到,但未來幾年可能會派上用場,如買房,買車,婚嫁用錢等用途。
則可以考慮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銀行App不同持有期限的理財產品、債券基金等等,能達到2%~5%的收益,有些甚至能達到年化5%~10%的收益。
2、長期資金(5年以上)
中短期內不需要用到的錢,很多朋友就會傾向于購買城投債,城投債成立30年來一直保持著零違約記錄,且具有較高的回報率和安全性、穩定性,成為眾多債券融資操作的首選,深受眾多投資者的喜愛。
基礎設施一直是拉動經濟的重要動力,而城市投資作為基礎設施投資的主要推動者和實施者,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支持地方經濟、緩解地方財政壓力的重要任務
地方政府批準的城投標債由城投公司發行,并在到期兌付時由政府提供資金,城投公司負責兌付;城投標債是標準化資產,由發改委審批、具有真實項目背景、資金統一籌措并公示資金用途防止重復投資,由承銷商跟進監督資金項目;如果縣級城投債違約,會影響全省融資成本和市場穩定,對銀行等重要金融機構也多有不利;
因此,城投標債受到市場各方的關注和監督,與國內金融市場的安全密切相關,中央和地方都十分重視;在還款優先級上,城投標準化債券要優于銀行貸款、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債權及其他融資方式,具有較寬的安全邊際。
就如今這個經濟環境,無論是銀行利率下行,還是保險利率下調,背后其實都反應了一件事:無風險收益越來越難獲取了。
既然我們沒辦法改變現狀,那就正視事實,運用更多工具,提前布局,想辦法守住自己的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