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成立AI新部門
沒想到,抖音剝離了游戲業務,卻悄悄成立了AI新部門。
日前,抖音集團大規模收縮游戲業務,并進行裁員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大家的關注點大多放在抖音退出游戲業務的原因上,卻鮮少有人關注到抖音近期還成立了一個全新的AI部門——Flow。
據了解,這個全新的AI部門Flow,是抖音集團在11月初開展的一系列業務和架構調整中的一部分,目前Flow部門的技術負責人為集團技術副總裁洪定坤,業務帶頭人為大模型團隊的負責人朱文佳。
同時,Flow還在抖音集團內部發布了活水招聘帖,開啟了一段時間的社會招聘。在招聘帖中,該部門表示他們歸屬于集團旗下的AI創新業務團隊,目前已經在國內和海外分別上線豆包和Cici兩款產品,同時還有多個AI相關創新產品孵化中。
此外,集團還從飛書、抖音等各個事業部抽調人選,到這個全新的AI部門開發新的C端產品。
不難料想,Flow或許會成為抖音集團后續發力AI領域的關鍵部門,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增長機會。
事實上,抖音集團在AI賽道上的投入力度一直不小。尤其今年以來,相關布局更是頻繁且多樣。
今年2月,抖音集團開始組建大模型團隊,分別在語言和圖像兩種模態上展開工作,目前語言大模型團隊由抖音搜索部門牽頭,目前團隊規模大約10人左右;圖片大模型團隊則由產品研發與工程架構部下屬的智能創作團隊主導。
6月份,抖音內測了一款AI對話類產品“Grace”,也就是后來上線的 AI 對話式 App “豆包” 前身,目前具備文生文、文生圖等功能。
圖源:豆包APP截圖
同時,抖音持續增加大模型領域投入,推出大模型服務平臺“火山方舟”,自研通用大模型“云雀”,雙管齊下推進B、C端業務。
截至目前,“火山方舟”大模型服務平臺集成了百川智能、出門問問、復旦大學MOSS、IDEA研究院、瀾舟科技、MiniMax、智譜AI等多家AI科技公司及科研團隊的大模型,而云雀大模型目前也已接入今日頭條、剪映、番茄小說、西瓜視頻、飛書、豆包、悟空瀏覽器、懂車帝等網站和APP中,其實用性正在接受市場檢驗中。
除了以上這些,抖音還推出了一款名為火山寫作 Writingo 的 AI 寫作助手,以及一項能夠通過文本提示生成高質量3D模型的AI技術。
火山寫作界面 圖源:火山寫作Writingo官微
種種布局來看,抖音一邊大幅收縮游戲業務,提高運營效率,一邊將更多精力放在AI領域,尋求新的增長機會,其未來發展方向正在逐步改變。
如今,隨著AI成為抖音的重要發力方向,未來其在這一領域的動作必然備受行業和市場關注。
AI領域已開啟全面競爭
縱觀整個互聯網行業,雖然不是所有大廠像百度一樣All in AI,但每個大廠都的的確確要比往年更為重視人工智能賽道的發展。
尤其大模型的問世,更是一舉將互聯網巨頭們紛紛推上了AI的牌桌。
從百度的文心一言、到阿里的通義千問,再到360的360智腦、華為的盤古大模型、抖音的云雀大模型,這些大模型的相繼問世,讓整個互聯網行業都進入了大模型時代。
部分大廠的AI大模型 圖源:智東西
而在最近,拼多多也傳出了正在組建大模型團隊的消息,自此國內互聯網巨頭幾乎全數入場,開啟了一場針對大模型的研發競爭。
就當前的大模型賽道而言,百度、阿里、騰訊、華為是第一梯隊玩家,360、京東、網易等是第二梯隊玩家,抖音、快手、小紅書、拼多多等為潛力玩家,各家都在使出渾身解數進行較量。
以阿里為例,今年4月,當時還在擔任阿里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的張勇在2023阿里云峰會上表示,所有行業都值得用大模型再重做一遍,并高調宣布阿里所有產品未來將接入“通義千問”大模型,進行全面深化改造。
9月12日,阿里集團新任CEO吳泳銘發布全員信,確立“用戶為先、AI驅動”這兩大戰略重心,全面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
值得注意的是,戰略重心剛剛明確的第二天,阿里大模型原生AI應用淘寶問問正式開啟內測,讓AI技術進一步提高了消費者的電商導購場景體驗。
這意味著,阿里將利用當前的大模型能力來打造未來的商業生態,全力推動AI產業的發展。
不同于商業基因更強的阿里,作為短視頻第一大廠的抖音,其AI相關策略明顯更側重內容化,主要定位是多媒體內容生成和內容理解。
以今年雙11為例,當時抖音公開測試了一款名為“即創”的AI智能創作管理平臺,可以免費幫助用戶進行AI視頻創作、AI圖文創作、AI直播創作,包括免費生成數字人視頻、圖文素材、短視頻腳本、直播腳本、直播背景生成等,全面提升商家的內容創作效率。
簡單來說,就是催化AI的應用和落地,進而利用AI技術幫助商家解決內容生成難題。
除此之外,抖音對AI的布局還延伸到了知識產權領域。本月初, 抖音集團旗下的北京有竹居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申請注冊了“醒言AI”、“簡涌AI”、“問問子貢”等多個商標。
雖然目前看來,抖音會推出何種AI產品和服務暫時還無法確認,但是就這些商標的名稱來看,抖音集團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顯然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可以預見,隨著抖音在AI技術上的發展策略和布局加速鋪開,其與阿里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勢必會展開一場面向AI領域的全面競爭。
大廠如何彎道超車?
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巨頭相繼掀起了一場企業“AI化”革命。
從布局戰略到落地方法,這陣AI的風幾乎席卷了大廠內部的所有項目。
阿里方面,從基于AIGC技術的“妙鴨”相機,到前文提到的AI助手“淘寶問問”、數字人視頻生成工具Live Portait、由AI驅動的“未來精靈”、夸克掃描王等。
圖源:妙鴨相機官微
騰訊方面,主要發力“AI+社交”與“AI+音樂”兩個方面,推出集AI陪聊、AI伴侶寫真等多個功能于一體的AI聊天產品——未伴,以及發布自研AI通用作曲框架XMusic,讓用戶只需上傳視頻、圖片等任意內容,即可生成符合用戶需求的音樂作品……
百度方面,則是唯一基于AI對所有業務進行重構的大廠,主要強調“AI原生”理念。例如,在百度地圖上線了“AI向導”功能等。
再結合前文提到的抖音相關布局來看,大廠們采取的策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創新升級的舊業務,另一種是全新打造的新業務。
從長遠來看,這兩種方法都驅動了AI技術的落地,為互聯網行業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和巨大的創新空間。
根據預測數據顯示,我國人工智能市場支出規模將在2023年增至147.5億美元,約占全球總規模十分之一,將在2026年增至264.4億美元,2021-2026五年復合增長率將超20%。
中國人工智能支出預測 圖源:IDC中國
在巨大的人工智能市場潛力下,以抖音為代表的互聯網大廠們會祭出怎樣的AI打法,是決定他們能否彎道超車,以及行業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
作者 | 李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