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戶口本上有一欄是填寫“籍貫”,從小時候上學到長大了工作,我們填過的很多表格里,都有“籍貫”這一項。
籍貫是指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居地或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但祖輩這么久遠的信息,卻是我們填身份信息時的必填項,籍貫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
在古代殷商時期就有了戶籍制度,到了周朝時這項制度就已經逐漸完善,在全國范圍推廣了,當時有專門負責登記戶籍的官員,將每家每戶的戶籍資料統計好呈報上級。
這些戶籍資料里就有籍貫,只是古時候的籍貫是分開的,“籍"是指役籍,就是這個人是做什么工作的,做手藝活的就是匠籍、當兵的就是軍籍。"貫"是指鄉貫和祖籍,跟我們現在的籍貫意思差不多,就是祖居地。
在古代科舉考試時,審核籍貫是為最嚴格的,因為古代科舉鄉試是根據地域按一定的比例來進行錄取的,只有嚴查籍貫,才能確保各地區考試的公平性。
-2-
古代看一個人的籍貫,就可以知道這個人的祖輩是何方人士,如果細查還可以推出祖上都有過什么人,所以古人都很講究是誰誰的多少代子孫,像是一個家族的標簽,人品的保障。
乾隆時期,有個叫秦大士的人,38歲進京趕考時,因為詩、書、畫三絕,一時間名動京城,后來在科舉考試中,他一舉奪魁,成為清朝第43位狀元。
乾隆皇帝對秦大士的才華十分欣賞,但看到秦大士的籍貫是江寧,與宋朝時的奸臣秦檜是同鄉,又是同姓,不禁心生疑慮。便問秦大士,與秦檜可有關系?
這個問題對秦大士來說無疑是個難題,若說沒關系,就犯了欺君之罪,若如實說,肯定會影響皇帝對自己的看法。他思考片刻回答:“一朝天子一朝臣”,意思是因為有了趙構那樣的昏君,才會有秦檜這樣的奸臣,而當今圣上是一代明君,自己也自然不會是秦檜那樣的奸臣。
乾隆皇帝聽了非常高興,但還是找人調查了他的身世,其實秦大士是秦檜同父異母的哥哥秦梓的后人,兩人雖為兄弟,但秦梓是個清官,他對秦檜的所作所為深惡痛絕,特意把家從江寧搬去了溧陽,與秦檜老死不相往來,在政治上和生活上都與秦檜劃清了界線。
乾隆這才將秦大士封為了翰林院修撰,掌修國史,還讓他擔任了科舉考試的考官。秦大士果然跟他的先祖秦梓一樣為官清明,他的子孫不乏朝中重臣,秦家也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達到了鼎盛時期。
從此可見,籍貫對古人有多重要,你祖輩的所作所為,哪怕是隔了很多朝代,依舊影響著子孫后代,這也是為什么古人那么愛惜名譽。
結語:
古代統治者非常重視戶籍制度,只有牢牢地掌握百姓家庭情況,人口流動,才能穩固社會。到了現代人口流動太大,雖然大家填資料時經常填寫籍貫,但作用已經沒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