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今年一月份,曾給松下公司新全畫幅S5 Mark II相機寫過拍攝野生鳥類的評測,文末我有寫到:改進對焦后的松下相機,無論是全畫幅系統,還是M43系統都將會有質的飛躍。令人期待的是,兩周前松下公司寄給我M43新相機——G9M2,讓我專門出一期拍攝野生鳥類的評測,這讓我非常激動!
首先說一下這臺相機的外觀,我拿到這臺相機,第一感覺是:怎么這么像全畫幅S5 Mark II。整機無論是外觀、做工、體積、大小,還有那熟悉的按鍵布局,都讓我懷疑這是一臺M43版的S5 Mark II。松下的做工一向一流,相機的握持感很強,以至于我居然可以直接單手手持G9M2 ,配合DG 100-400mm f4-6.3鏡頭進行拍攝。而且這機身并不重,配合各種M43鏡頭都很友好,尤其配合長焦鏡頭時,不會產生重心不穩,不舒服的感覺。
相機的參數我就不詳細介紹了,機器發布的時候會有很多平臺第一時間出來,感興趣的朋友們查一下就知道了。我在這兩周時間里,用G9M2配合DG 100-400mm f4-6.3鏡頭在野外進行了數次野生鳥類的拍攝,我主要結合我所拍攝的片子來談談這臺相機的一些使用感受。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我個人水平也不是很到位,所以如片子有不好的地方敬請理解。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測評:
(一)高速捕捉,不錯過任何瞬間
G9M2具有預拍攝模式,電子快門在AFS模式下可達到75張/秒,AFC模式下60張/秒,預拍攝時間時間有0.5秒、1秒、1.5秒三個選項供攝影師自行選擇。預拍攝功能結合G9M2改進的相位對焦,有助于將快速移動的瞬間變成清晰的圖像,比如說以下這一組我在濕地里拍攝的蒼鷺爭斗照片,就是利于預先拍攝模式進行拍攝,這種突發性的打斗沒有事先的預兆,所以這是一個強大的功能。
(組圖:蒼鷺打斗1)
(組圖:蒼鷺打斗2)
(組圖:蒼鷺打斗3)
(組圖:蒼鷺打斗4)
(組圖:蒼鷺打斗5)
(組圖:蒼鷺打斗6)
G9M2的AI智能識別中,可設置為檢測“動物”,繼續設置檢測對象目標:身體(只可檢測身體,但能檢測多只動物),眼睛(能檢測眼睛和身體,但僅能檢測一只動物),有了AI智能識別的加持,G9M2充分的將相位對焦的追焦性能體現了出來,我在濕地里復雜環境拍攝蒼鷺時,各種場景顯得游刃有余。
(蒼鷺,頭部非常清晰銳利)
(捕捉到魚的蒼鷺)
(一條小魚從嘴邊溜走)
(一邊飛一邊排泄的蒼鷺)
(二)低光條件下的對焦穩定
我在拍攝夜鷺時,天色已經很晚了,一只夜露鷺的亞成鳥停歇在水邊木枝上守株待兔。G9M2的AI智能識別非常靠譜,先是識別出了身體,然后居然識別出了眼睛,我輕松的按下了快門。當天空出現一只夜鷺成鳥時,相機迅速對焦追焦,我輕松的拍到了夜露成鳥的照片。
(守株待兔的夜鷺亞成鳥)
(夜鷺成鳥)
低光條件下對焦就如此穩定,那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對焦更加堅決出色。我在濕地荷塘碰到了褐頭鷦鶯,它非常好動,但是不管它停在蓮蓬上,還是停在復雜的環境里,相機都能找到它的身體和眼睛。
(褐頭鷦鶯)
(褐頭鷦鶯停在復雜環境里)
(褐頭鷦鶯在蘆葦叢中)
(三)高畫質的體現,細節畢現
G9M2的畫質非常的好,因為是新出的機器,我沒辦法拍攝raw格式的文件,只能拍攝jpg格式的圖片來進行處理,這會損失很多畫質,不過我用下來后卻覺得,光是jpg格式,無論畫質和寬容度,都比前一代G9有明顯提升,很多照片都很有質感,不僅留下了很多細節,而且色調層次也很好的保留了下來,松下的色彩,本身就是最大的特點。就拿我拍攝池鷺亞成鳥和黑翅長腳鷸來說,我用G9M2的翻轉屏,把機器放到與拍攝對象差不多的高度進行拍攝,因為整套機器不重,所以長時間的手持低角度拍攝一點都不累,我也得到了很多我喜歡的照片。
我們先來看池鷺亞成鳥的片子。
(草地上的池鷺亞成鳥)
(上一張片子的頭部截圖,羽毛細節盡顯)
(即使有遮擋干擾,眼睛對焦也能馬上鎖定)
(捕捉到了一只蚱蜢)
(又捕捉到了一只稻蝗)
再來看一下黑翅長腳鷸的風采。
(黑翅長腳鷸的大長腿)
(黑翅長腳鷸的水中捕食沒成功)
(成功捕食)
(組圖:黑翅長腳鷸的正面捕食1)
(組圖:黑翅長腳鷸的正面捕食2)
(組圖:黑翅長腳鷸的正面捕食3)
(用長長的嘴巴,挖呀挖呀挖)
(組圖:黑翅長腳鷸飛翔1)
(組圖:黑翅長腳鷸飛翔2)
(組圖:黑翅長腳鷸飛翔3)
(組圖:黑翅長腳鷸飛翔4)
(四)全新的對焦系統,拍攝飛鳥的利器
G9M2的對焦是相位對焦,這也是本次測評中我最為看重的。在野外野拍,常常會碰到很多野生鳥類飛行的畫面,這就極其考驗相機的對焦和追焦能力。上述圖片中雖然有很多野生鳥類的飛行照片,但是這些鳥類鳥體都比較大,拍攝飛行姿態相對來講比較容易,本次測試我還在濕地里遇到各種體型大小不一的鸻鷸類,其中有些體型小巧、飛行速度快的,確實考驗相機對焦追焦的水平。G9M2很好的完成了拍攝,沒有讓我失望,基本就是抬手就有,當然合適的焦距、合理的對焦范圍設置、以及野外實拍經驗,也會對完成拍攝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以前這種拍攝,除非你提前設置好一切參數,然后再利于紅點瞄準鏡進行鳥類飛行拍攝,現在有了G9M2后,就可以不這么麻煩,直接端起設備就可以淡定的拍攝。
先來看看體型稍大,但比黑翅長腳鷸小的反嘴鷸,這種鷸類很好看,有著彎彎細細的嘴。
(反嘴鷸)
(降落瞬間)
(單只空中飛行,排便是為了減輕飛行時的體重)
(反嘴鷸群飛)
然后再來看看體型比反嘴鷸要小很多,比其它鷸類要大的半蹼鷸,當然半蹼鷸的保護級別比一般的鸻鷸要高,它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半蹼鷸)
(復雜環境,前后都有遮擋,準確對焦)
(遠處空中飛行的半蹼鷸)
(離近一點飛行也牢牢鎖住)
(準備降落的半蹼鷸)
拍完半蹼鷸,忽然身邊不遠處聽到普通翠鳥的叫聲,我還真沒注意有普通翠鳥,等我想拍時,普通翠鳥已經開始飛行,我端起相機,居然追上拍了幾張,在以前,這種場景根本拍不到,只能望鳥影而興嘆,現在不一樣了,雖然也沒有拍的很好,但是作為記錄鳥種照片已足夠了。我叢幾張片子里選了一張出來。
(普通翠鳥飛離)
回到鷸類的話題,接下去出場的是澤鷸,這種鷸體型不大,飛行速度很快,屬于比較難拍的一種鷸類。考慮到DG 100-400mm f4-6.3鏡頭是支大變焦鏡頭,光圈小的情況下,多少對相機的對焦、追焦和畫質會帶來一些影響,不過因為輕便,讓我在野外一點都不累,不像使用超長焦的定焦大炮鏡頭,幾個小時拍攝下來,非常的累。所以適當的妥協,有所取舍,才是正確的。
(水草邊的澤鷸)
(飛行中的澤鷸)
(雨中飛行)
體型最小的是各種濱鷸,群飛的雖然容易抓拍,但要抓拍單只飛行也是有很大難度的。G9M2在追焦上確實“進化”的很成功,可以對各種情況下飛行的濱鷸進行抓拍。除了以上提到的追焦功能,另外我還要提一下G9M2的防護能力和防抖能力,我在小雨中拍攝,相機表面雖然都是雨水,但是拍攝絲毫不受干擾,足見相機防護做的相當出色;還有相機強大的防抖功能,我全程手持拍攝照片,有些場景我還手持拍攝了視頻素材,400mm(等效全畫幅800mm)的視角,手持真的很穩啊,這防抖讓我想起了“真香”這兩個字。
(群飛的濱鷸,背景還算單一)
(背景復雜,追焦也蠻成功的)
(雨中飛行的濱鷸群1)
(雨中飛行的濱鷸群2)
(黑腹濱鷸飛行)
在拍攝中,G9M2這臺相機還有很多優點,比如說相機電池續航時間非常棒,一塊電池我拍了有2500多張jpg格式的照片,再比如說,拍攝視頻素材的時候,發熱現象控制的很好,視頻的AI智能識別也非常棒。當然還有高像素拍攝模式、放大實時取景等等一些實用性很強的功能,我相信也可以讓大家在拍攝任何題材時事半功倍。
曾經松下M43相機G9以其十分出色的性能表現,受到M43用戶的廣泛好評。如今,松下G9M2橫空出世了,它一改原先松下M43相機令人詬病的反差對焦,采用了相位對焦,加之AI智能識別,能夠提供更加精準的對焦和追焦,讓我在生態拍攝中游刃有余。作為一名野生鳥類攝影師,我很喜歡這臺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