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來自于微信公眾號定焦(dingjiaoone),作者 | 向園,編輯 | 方展博,授權轉載發布。
周六晚上,梁海邀請好友到家里聚餐,酒足飯飽后,看時間還早,他拿出狼人殺、Switch,讓大家放松放松。
一位朋友馬上拿起Switch卡帶的馬里奧合集說,“這個特別適合聚會玩,從什么渠道買的?”
梁海打開手機,給朋友們看自己的網購記錄,邊翻訂單邊說,Switch和卡帶基本都是在拼多多買的。朋友很吃驚:“你也用拼多多?”
在同事印象中,梁海是早早實現財富自由,追求效率、信奉“時間就是金錢”的公司CEO。在朋友眼中,70后的他,是騎著限量款小布(Brompton)夜游黃浦濱江的精致潮男。大家都很難想象,梁海也會在拼多多剁手。
那晚聚會的話題轉移到了拼多多。有的朋友驚訝于原來大家都是拼多多百億補貼的重度用戶,還有的朋友從好奇到被種草。
現在已經很難定義拼多多是一家服務于什么用戶群體的公司了。一系列調研報告表明,拼多多靠著常態化的百億補貼,改變了平臺的用戶結構,從過去橫掃“五環外市場”,到現在吸納了大量一二線城市用戶。
我們看到的變化只是結果,背后驅動的原因是,消費者正在變得更理性。不管身處幾線城市、是何種收入水平,消費者對優價好物的需求一直存在。
待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時,如果把鏡頭拉高,或許可以看到一副景象:大城市的貴婦們、在外闖蕩的租房黨、小城里的寶媽、大山里的少年,都在拼多多上下單,各取所需,充實著各自的人生。
土豪貴婦:
買上萬塊的按摩椅,也買幾塊錢的發圈
宋瑜在北京有三房兩車還有事業。90后的她也是朋友眼中的精致貴婦,衣著顏色鮮亮裁剪得體,妝容總是精致。而她既是愛馬仕的VIP客戶,也是拼多多“土豪勛章”9級消費者。
最初,她被一個富二代同學安利,第一次下載拼多多,就喜提了一臺iPhone12,平臺直接幫她省下一千多。
不光電子產品,她還給媽媽送大牌護膚品、給外甥送樂高。
買樂高那次,是因為外甥有一次提起,種草了很久的哈利·波特系列的霍格沃茲城堡,店里一直都沒有優惠活動。她在拼多多一搜發現,比店里便宜很多。她買回來送給外甥,小家伙喜歡得不得了。
等到給爸媽買的新房裝修時,她還拼上了上萬的按摩椅,上千的智能門鎖、水晶燈,幾百的邊幾、空氣凈化器等等。
和大多數人不一樣,宋瑜“入拼”的過程是“由奢入儉”,從四位數、三位數開始買,后來,幾十塊的水果、幾塊的發圈,也成了她的常購訂單。
宋瑜說,一般的商品還好,比較麻煩的是家具類、生鮮類。比如,買家具前,爸媽有一次測量的尺寸有問題,還有一次家具在物流過程中出現了磕碰,再比如,買的水果偶爾有壞果,都是難免的。好在,不需要她“掰扯”,客服就順利解決了。
哪怕是為了這筆時間成本,宋瑜也覺得用拼多多值了。
許多在一線城市生活的都市新中產,像宋瑜和梁海一樣,幾乎都認同“時間比金錢更寶貴”,而他們往往也會有一兩個“燒錢”的小愛好。
北京“土著”劉紀近些年迷上了公路車和熱植。談起愛好,他不禁感慨,“我們八零后這一代,小時候普遍沒什么愛好,像我就是,長大了有點錢就開始‘找回自己’了。”
他這兩個愛好有很多共性,比如,買圈內公認的高端貨,得配貨,或是拍賣;再比如,都不是一次性消費,大錢要花,“小錢”更是不斷。
玩了四年騎行的他,家里有3輛公路車,騎不一樣的路,配不同的車,總投入10萬。作為資深騎友,劉紀覺得這錢花得值,相當于辦了一張終身健身卡,還有一張騎友交流會員卡。
劉紀最近買的兩輛車都是閃電(美國品牌SPECIALIZED)的,買車得先“配貨”,相當于公路車中的愛馬仕。車子一專業,配件也得跟上,升級輪胎、換變速器,換各種配件。騎行久了,他慢慢喜歡上了自己動手,“很多配件在其他平臺要么買不到,要么一個不單發,所以我就直接在拼多多上買了,性價比高,東西質量也遠超預期”。
騎公路車是一項非常耗時間的運動,一次少則一兩個小時,多則五六個小時。2021年年中,劉紀陪老婆在家待產,不能長時間外出,就入坑了熱植。
這同樣是一個花錢如流水的圈子。劉紀回憶,白龜、橙柄錦都是按葉定價,一片葉子能賣到上千元、上萬元;品相好的,更是要到商家的直播間競拍獲得,拍出四位數、五位數的價格非常常見。入坑熱植兩年多,像他一樣花了六位數的玩家不在少數。
買熱植費錢,但要想在北方養好這些熱植,更得費心。劉紀家里有各種熱植設備,加濕器、循環扇、植物燈,還有花架、花盆、植物肥和除蟲藥等等,都來自拼多多。“買植物已經花了很多,養它們能省一點是一點,我沒有那么多時間比價,信賴一個平臺就會一直在上面買。”
久而久之,劉紀習慣了在拼多多上消費。每次翻看消費訂單,他覺得這個陣地記錄了他先后入坑騎行、熱植的七年時光。
普通打工人:
精打細算,錢不多也能過得體面
一些人以為的“有錢人”似乎是“人傻錢多”,只看品牌不看產品,只看價格不看需求,但實際上,在花錢這件事上,他們非常注重投入產出比。這也是為什么,越來越多人像宋瑜和劉紀一樣,被“百億補貼”的真香定律吸引到拼多多。
在大城市里,除了所謂的“有錢人”,更多人像夏夏一樣,表面上是生活光鮮的都市麗人,現實中住的是合租房,買的是特價水果。
實際上,30歲的夏夏,工作5年,手里有100萬存款,回老家夠躺平10年的。但100萬在上海,減輕不了她的焦慮。
夏夏來自江蘇鹽城一個小康家庭,大學讀的是西交利物浦,學費加上生活費,一年需要10萬左右,研究生在澳洲墨爾本大學,一年需要30萬左右。家里一直沒缺過錢,但大學時爸爸突然中風,讓她有種被迫長大的感覺。
上學期間,夏夏就打工兼職,留學回國后,真正開始賺錢,在主業之外,她總有一份副業用來嘗試各種感興趣的方向。夏夏很享受存款數字不斷上漲帶來的快樂,但也不敢休息,因為她覺得,人生就是不斷用錢抵御風險的過程,不能停下來。
“愛賺錢、愛省錢”,已經刻在夏夏的DNA里。她對價格敏感,愿意犧牲一點時間,去找到性價比最高的產品。
一次偶然的機會,夏夏聽說拼多多平臺東西性價比高,就買了幾塊錢的發帶、5塊錢的手機殼……沒想到質量都不錯。像是發現了新寶藏,夏夏把拼多多當成了購買日用品的省錢秘籍,“原來一點點錢,也可以帶來不一樣的快樂,生活也沒必要那么焦慮”。
不過,夏夏花大錢的時候也不糾結,1000來塊的耳機說買就買,百億補貼還便宜了200塊錢,同樣的東西花比別人更少的錢,這讓她覺得自己“賺了兩百塊”。
夏夏說,再有錢,也會用拼多多,因為該省省、該花花,把錢用在刀刃上,是她的金錢觀。
誰都希望錢越多越好,但很多時候錢是有限的,精打細算,是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80后徐莉是醫院外科的護士,這些年工資沒變過,一直是兩千多塊錢。她帶著兩個孩子和父母一起生活,這筆錢,是一家五口一個月的花銷。
其中一千,她會花在拼多多上,為全家采購蔬菜、水果、日用品。
有段時間很流行洞洞鞋,她在拼多多上領完券,花10塊錢給女兒買了一雙。
她很喜歡嘗試新東西,經常復刻網上的美食給孩子吃。她看超市里一個蛋撻賣4塊,就從拼多多上買了烤箱、蛋撻皮,自己學著做,平均下來一個還不到一塊錢,家里人都特別喜歡。
徐莉以前逛超市,想買一根眉筆都要猶豫很久,拍照搜下是不是拼多多更便宜。現在不會了,她都是直接在拼多多買。
她必須在花銷上斤斤計較,買了500只垃圾袋,收到貨后都會數,如果少了就找客服處理,客服一般十來分鐘就會聯系她及時處理。
從七年前偶然間給自己買了件打底衣開始,徐莉成了拼多多的忠實用戶。到現在,她有23個勛章、125級,其中點評勛章10級、母嬰勛章9級、食品勛章8級、生鮮8級、居家8級。七年間,她一千多次購物中,只有三十多單是給自己買東西。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全家人過得開心快樂,是徐莉最大的幸福。而拼多多就像一位老朋友,給她的生活帶去了很多幫助,讓她買到實惠的東西,讓全家人過得體面
“大山”里的人們,迎來包郵時代
電商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大城市,今天下單、明天就收到貨,已經稀松平常,即便是廣大的縣城、農村,似乎沒有電商和快遞到不了的地方。
胡鑫一直這么覺得。直到他來到新疆,才真正意識到,不斷滲透的電商,是如何縮短了時間,扯平了空間。更讓他意外的是,遙遠的新疆在拼多多也被納入了“包郵區”。
要知道,在電商和物流如此發達的今天,全國大部分地區的消費者都享受包郵,只有新疆、西藏等地因為包裹運費高,還是非包郵區。今年以來,拼多多打破了這種“不可能”,邊遠地區輕松網購的時代來了。
97年出生的胡鑫,在2021年7月本科新聞學畢業后,報名參加了西部計劃,前往新疆兵團進行志愿者服務。這里自然環境相對惡劣,但到了的第一天,就打破了他對新疆的刻板印象。
現代化的烏魯木齊已經通上了地鐵,商店音箱里傳來“蜜雪冰城甜蜜蜜”。
胡鑫下班后總在路上拍照,觀察當地人的生活。他發現新疆的飲食習慣和內地有很大不同,當地因為氣候原因以吃肉為主,賣肉的攤點比賣菜的要多。社區里腿腳不好的老年人要買菜,得走路去比較遠的菜市場。
為了讓社區里的老年人實現“青菜自由”,他教老人們使用手機,學著用多多買菜,今天下單第二天在樓下超市的站點提貨。
在新疆的那兩年,他和團隊的小伙伴一起背著攝像機記錄了太多不為人知的新疆故事,胡鑫拍了很多照片。他想用銅版紙排版,一次性可以打印很多張,平均一張照片不到8毛錢。
但一個快遞從內地發往新疆得一個星期,成本很高,他搜了幾個平臺,郵費比銅版紙還貴,只有拼多多是包郵的。花同樣的錢,在新疆也享受到了江浙滬包郵區的待遇。
現在,回到南昌的胡鑫繼續做希望工程,那些照片和銅版紙,都成了他對新疆記憶里的一抹亮色。
總有人走進“大山”,也總有人想走出大山。
來自貴州的胡濤,回憶起他12歲的一天,媽媽問,“你想和外婆住,還是跟奶奶住?”在他回答和外婆一起住后,爸媽留給了一部舊手機,他就成了一名留守兒童。
除了學習就是干農活,這就是胡濤的大山生活。干農活并不苦,真正苦的是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上學。他那會兒覺得,怎么到處都是大山,走也走不出去。
上初中后,胡濤慢慢喜歡上了打籃球,這是他在大山里少有的娛樂活動。當時身邊很多人都在用拼多多買東西,胡濤也打算給自己買雙籃球鞋。
這是因為大山里的人們,手機里的第一筆錢,往往不是來自關聯銀行卡,而是親戚朋友的微信紅包,是微信紅包和背后的微信支付,讓他們有了接觸電商、使用拼多多的機會;還因為,他們在拼多多上,用更實惠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大山外的商品。
胡濤選了好久,最終選中一雙黑紅配色的品牌籃球鞋,又攢了好久,終于攢夠120塊。他跑到鎮上,專門找商店的老板換成了微信零錢,從拼多多上買了這雙籃球鞋。他剛開始覺得貴,下單后馬上申請退款,退款后又惦記,幾番糾結后才咬咬牙買了。
第一次網購讓他知道,走不出大山的人們,也可以收到來自大山外的驚喜。
他還給外婆在拼多多買過衣服,那也是外婆60多年人生里第一次網購。后來,他經常在拼多多上買書,書里有他從未想象過的世界。胡濤開始想,大山外還有多少他不知道的東西。
但走出大山談何容易,胡濤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學習。初入高中成績跟不上,別人玩的時間他總在學習,后來成績慢慢提上去了,順利進入尖子班。
高二那年,胡濤有幸見過一次“世面”。他們師生一行人來到貴陽,參加3D建模大賽。他對貴陽的一切都感到很新奇,“貴陽都這么好,那北京上海豈不是更繁華?”
他的個人作品最后得到了貴州二等獎、全國三等獎。那也是胡濤第一次下定決心走出大山,有明確的目標后,整個人學習的狀態都不一樣了。高三的冬天,為了不打瞌睡,他晚上會穿著短袖在路燈下背英語。
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胡濤覺得一切都值得了,“自己真的能走出大山去上海讀書”。
現在即將大三,胡濤和幾個同學組成了電商創業團隊,經常在拼多多上買活動道具來宣傳特色農產品,希望以后把貴州大山的農產品推廣出去。
創業是為了什么?中學時期的胡濤也許會說,“賺錢”。現在的他想得更多,農業下沉市場還有很大空間,他希望參與農業電商的發展,幫扶大山里的人們。
大山不應該是困局,通向外部世界的山路會越來越好走。
*題圖來源于視覺中國,文中配圖來源于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梁海、宋瑜、劉紀、夏夏、徐莉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