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如何保障非考試科目的質量”,在一場持續兩個多小時,包括十幾輪問答的專題詢問中,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們關注的“雙減”熱點從保障化學等非考試科目的質量延伸到有效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和行業轉型。
這場專題詢問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結合審議市人民政府“雙減”工作情況的報告展開的。在今年年初召開的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共有158代表人次提出10件有關“雙減”工作的議案。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教育科技文化衛生委員會從6月開始,分校內教學、校外培訓、教師隊伍3個專題小組,先后赴西城、海淀、平谷等6個區實地調研,召開7場專題座談會。
在11月23日這場專題詢問會上,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財政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北京市體育局,北京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7個部門應詢作答。
減去作業總量時長,提升作業質量
“如何進一步提高作業設計的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真正實現作業的減量、提質、增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李文在前期調研中看到,“雙減”實施后學生的作業量和時長得到了有效壓減,但一些學校也存在作業管理不夠精細、彈性作業設計能力不夠強的問題。
北京市教委答復,在“大減法、小加法”的總體思路下,北京減輕了學生機械性、重復性的作業負擔,但強化了作業的設計,特別是提升作業的質量。
北京市教委還在答復中提到在樹立正確的作業觀方面,從注重單一課時向更加注重單元和主題教學統籌轉變,從重視“知識第一”向“方法第一”甚至“價值觀第一”轉變。例如,北京市文匯中學設計了語文實踐作業“播種春天”,要求學生春游踏青,親手種花養花。北京市教委認為,這樣的作業是一個綜合載體,而非當日簡單的抄、默就能夠完成的。
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王榮梅還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家長擔心類似化學等中考考察、高中考試的科目,不能有效做好初高中的銜接。北京市教委答復,這觸及了考試評價改革真正的核心點。北京調整升學模式后,不僅有“大減法、小加法”,還有“多渠道、新載體”,讓學生更多地在教育集團內完成初中到高中的連續培養,也便于學校對孩子的愛好和特長早發現、持續支持。
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和行業轉型
除了對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的關注外,校外培訓也是委員們專題詢問的高頻部分: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學生和家長有培訓需求怎么辦?不合規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從地上轉入地下,隱形變異問題如何解?校外培訓機構時有停業和暴雷的現象,家長退費難題怎么破……
“壓減培訓機構真正的目標是教育權利的回歸。”北京市教委在答復中提到,“雙減”不是一味地壓減培訓機構,也促進教育培訓機構和行業有機轉型。例如,在學校主導的基礎上,廣泛吸納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嚴格管理所有機構的教師資質、課程收費、課程內容等等。
北京市文旅局在答復中介紹,為了加強監管,推動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規范健康發展,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營利性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課程預付費管理辦法(修訂)》,對預先收取培訓課程費用的培訓班明確,必須開立預付費專用賬戶。目前,文化藝術類培訓機構預付費撥付方式已經優化調整為“一課一消”,截止11月20日,北京3870家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機構中有2918家開立存款賬戶,占比85%。
北京市體育局還提出“365”規范,“3”是要求培訓時長不能超過3個月,“6”是費用基本上不能超過60課時,“5”即一次性收取資金不得超過5000元。
針對“地上轉地下”的校外違規培訓機構,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答復,處理違規培訓機構的案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教育部門依法移送的無證辦學案件,另一類是發揮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的職能,對價格違法、虛假宣傳、廣告違法以及壟斷行為的懲戒。
今年以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根據市教育部門移轉的70余條線索,已立案341件并進行相應罰款。同時,會同教育等職能部門加大對隱性變異培訓案例的宣傳曝光力度,積極開展對隱性變異等違法行為的執法檢查,多方持續發力。
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家校與社會共育
在專題詢問過程中,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的協同作用也受到不少委員的關注。北京市人大代表孟令悅在前期調研情況中注意到,“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家長的焦慮情緒并沒有得到徹底的緩解。他關心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縮小義務教育階段的城郊差異、區域差異和學校差異,更好地促進教育公平,緩解家長焦慮情緒?
北京市教委答復,在進一步提高質量的過程中,僅靠單體學校達到均衡,變得越來越難。近年來,北京大力推進集團化辦學的覆蓋率,通過做大載體來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增強學生的實際獲得感,同時也促進城鄉之間的差距縮小。
同時,深化干部教師的交流輪崗,促進校際均衡發展,讓學生們見到更多的老師,享受到更多的課程。
北京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孟繁華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家長擔心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會影響孩子成績,出現“學校減,回家增”的情況。
北京市教委答復,目前,北京中小學建立家長學校和家長委員會的普及率已經達到百分之百。在此基礎上,北京積極探索建立由家長、老師和社區代表組成的新型家校合作組織,目前已經有將近1000所學校建立家長、教師的協會,推動學校、社會共育咨詢室的建設。北京16個區中小學、幼兒園和社區建立了120多個咨詢室,促進家庭、學校和社會資源上共享、優勢互補以及工作聯動。
北京市婦兒工委還在針對“如何進一步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問題中答復,北京正在搭建貫通市、區、街道(鎮)、社區(村)四級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目前已實現市、區兩級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的全覆蓋。
此外,依托北京豐富的科研學術和專家資源,市婦兒工委還通過打造家教服務品牌,開發系列微視頻等形式幫助家長認識孩子成長規律,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記者 張藝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1月2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