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券商率先預告2023年年度成績單。1月12日,西南證券發布業績預增公告表示,預計2023年實現歸母凈利潤約5.72億—6.65億元,同比增加約2.63億—3.56億元,增幅約為85%—115%。西南證券表示,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收益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增幅較大,整體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上升。
同日,國元證券則發布市場首份業績快報。國元證券2023年營業收入為63.75億元,增長19.36%;歸母凈利潤18.68億元,同比增長7.79%。國元證券表示,2023年,公司在投行和經紀業務實現收入下降的情況下,通過調整投資結構、擴大投資范圍、嚴管風險等優化生產要素配置的措施,全年獲得較好投資收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2家券商均在公告中表示,投資收益的增加是2023年業績實現增長的主要原因。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楊海平指出,部分券商在自營投資業務方面發力,積極推動財富管理業務轉型,上述舉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券商取得良好業績的重要因素。
除上市券商外,英大證券、中航證券也均公布了2023年未經審計的業績數據。具體來看,1月12日,國網英大發布子公司英大證券2023年未經審計母公司財務報表,英大證券2023年營業收入6.2億元,同比增長6.9%;凈利潤9269.06萬元,同比增長61.92%。同期,中航產融發布的關于子公司中航證券2023年未經審計財務報表,中航證券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10.63億元,凈利潤1.4億元,分別同比減少9.4%、44.66%。
回顧2023年上半年,中證協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141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45.07億元,同比增長9.03%。相較之下,2022年同期則有140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059.19億元。
楊海平表示,根據當前業績情況及券商上半年業績來看,預計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雙增可能會成為券商2023年全年業績的主要表現,不過同時,券商業績分化也在所難免。
回顧2023年市場整體表現來看,A股三大股指漲幅分別為-3.7%、-13.54%、-19.41%。而聚焦證券公司板塊,2023年,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漲3.04%。2024年初至今,上述指數則跌5.34%。
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評價稱,券商股在2023年內的表現受到了整體市場的波動和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中證全指證券公司指數2023年以來漲幅較小且經歷不少波動。此外,券商股在2024年初至今的下跌則可能與市場對宏觀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的擔憂有關,以及受到一些利空因素的影響。在面對市場變化時,投資者可能會更加謹慎,導致券商股整體表現波動性增加。
Co-Found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表示,未來,證券公司板塊券商業務差異化競爭可能加劇,投行業務和衍生品業務等有望持續增長。此外,金融科技應用將進一步提升券商的運營效率和客戶服務水平,行業整合和兼并重組的可能性增大。
展望2024年券商業績表現,中金公司在2023年12月發布的《金融:資本市場行業2024年展望:攻守兼備》中指出,中性假設下,假設2024年A股市場日均股票成交額為9450億元、兩融期末余額為1.76萬億元、股票融資額1萬億元,預測2024年證券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1%。
中金公司認為,當前市場估值已處于左側、而政策環境正處于右側,資本市場板塊或具備較強的配置價值。若市場信心修復、券商板塊將表現出較強的進攻屬性,實現beta的超額收益;若市場整體仍較為疲弱,政策力度及長期資金入市或進一步強化,券商則有望實現相對收益。
北京商報記者 劉宇陽 郝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