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創業者正成為AI賽道的主力軍,
AI生成圖像、數字人、虛擬聲音……
他們在每一個不同的方向上,
施展自己的想象力。
一條和3位在AI行業創業的00后聊了聊,
他們有著非常相似的特點:
從小在互聯網的浸潤下長大,
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好學生”,
因為愛玩,最終找到了熱愛的方向。
他們從小接受什么樣的教育?
如何走上創業這條路?
AI又帶著他們走向了哪個方向?
自述:April、青柑、凌天格
編輯:金 璐
責編:倪楚嬌
▲
青柑在科普AIGC
青柑 00年 Base北京、上海
上??萍即髮W 計算機科學專業
創業方向:AIGC(AI生成圖像)
走向創業這條路對我來說其實非常合理,甚至似乎我不去創業,大家都會覺得奇怪。
從初中開始我就經常跟周圍的朋友講,我現在想做一個什么事情,這是一個big dream,以后我們在哪里相見,你們都來找我一起做,我很喜歡用這樣的句式跟人說話。
我覺得目前我們團隊在做的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致力于拓寬人類想象力邊界的事情,我們想要做最有審美的AI生成圖像。2021年底,我們就在做了,當時還沒有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這類產品和模型。
▲
青柑團隊開發的Tiamat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
你問我,是怎么在大學一畢業,就走上AI創業這條路的。我用喬布斯那句話來回答:“面向未來,你無法將所有節點串聯在一起;只有回望過去,你才能看清這些節點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學計算機或者說做游戲算是我小時候的一個夢想。
我是西安人,小時候父母不常在家,但他們會給我提供一些比較優渥的設備,比如電腦。因此我從小就非常喜歡打游戲,從主機游戲到網絡游戲,最早可能在玩魔獸類的,再往后就是英雄聯盟、守望先鋒這種。
雖然聽起來很像網癮少女,但因為喜歡,所以我總想要探索一些新的玩法。比如類銀河戰士惡魔城(Metroidvania)游戲,像空洞騎士、死亡細胞這種,你能找出來的玩法是很多的,我就很喜歡。每一個游戲里能夠承載的創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也很不一樣。
▲
青柑在創新創業大賽上發言
我從小就對自己去表達、去影響他人有一種執念,所以遇到不夠好玩的游戲,我就想自己去做一些符合心理預期的游戲,于是就去研究做游戲需要掌握什么樣的技能。
游戲其實包括三個元素嘛,美術、策劃和編程,學美術可以搞原畫設計,學計算機就可以搞編程,甚至我以前也為了了解游戲策劃做過編劇相關的工作。
從幼兒園開始我就一直在學美術,一開始只是當作興趣,后來高中也參加過聯考,我當時去美術聯考集訓的基地看了一圈,發現可能一直只做純藝術類的工作,并不完全是我想要的,我想做的還是比單純畫畫要多。
除了學美術以外,我還學了數學競賽,最終還是覺得對數學更感興趣,所以選擇了文化課。
我是通過提前批招生進的上科大信息學院。我們學校還挺神奇的,它和傳統的大學差別比較大,每年可能就只招400個左右學生。
▲
青柑在學校申請的工作室
工作室面積約300平
大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自己申請場地做工作室,在任何時候你需要創業上的幫助都可以隨時敲開教授的門,甚至BP(Business Proposal,商業計劃書)都可以找教授來幫你改。在主修計算機科學的同時我還輔修了創業與管理,所以其實從大一開始我們就在學習如何做一個產品了。
我的性格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大家理解的好學生,如果按部就班地去傳統院校讀書不會那么適應,反而更喜歡創新性的院校。
我也在大廠實習過,也進實驗室了解過,但我不是很喜歡被人管,還是比較想自己做事情。
其實所有人都有表達的欲望和充分的想象力,但只是可能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訓練,AI生成圖像技術,就是去幫助大家實現自己的想法。
▲
人工智能生成的圖像
AI行業根本上有點像是把算力打包賣出去,就好比是某種咖啡豆,我們這些模型把它包裝成不同類型的咖啡,不管是拿鐵還是美式,如果你包裝得更好,或者咖啡做得更好喝,用戶就可以翻很多倍去買你的咖啡,我們賺的就是咖啡豆和咖啡之間的錢。
最早使用Tiamat的人可能大部分都是因為新奇,現在我們的很多用戶是自媒體從業者,或者平面設計、UI設計、藝術等相關行業的人,他們會把生成的圖片用到自己實際的工作場景中。
我們團隊很年輕,也很卷,大概有20人左右,幾乎每天都會有對方向或是對新的AI內容的開放討論。產研那邊的小伙伴對AI的新技術都非常敏感,他們經常會相互比賽,看誰先給我發最新的消息。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我沒有想那么多,只是想著把這件事做成。但做公司和只做一件事很不一樣,做一件事只需要關注事情本身,做公司就要關注公司的結構、人員團隊,還有很多瑣碎的事情,會踩很多坑。
但創業對我來說其實很像打游戲。雖然本身很困難,但就像游戲一樣,你總會遇到一些關卡,你總是需要像卡牌類游戲一樣去排兵布陣、調動資源,然后不停地更迭。
只要把世界當作一個巨大的游戲,你就會覺得怎樣都可以享受它。
▲
April大學剛開始創業時
April 00年 Base北京、杭州
北京大學 計算機專業
創業方向:元宇宙虛擬人
有很多人會覺得你得先去上班,積累一些經驗再出來創業,但我覺得我要是上個兩年班再出來,元宇宙AI行業的機會都已經被別人占滿了,現在看來也確實是這樣。
在大學里最開始我做過社區類的App,社區里每個人的名片都是平面的圖文,但我們就想如果能有一個立體的數字形象,它的互動性、表達性都會強很多。
大學我的研究方向是新媒體視覺和圖形學,畢業時我們就開始做虛擬人和3D這個方向。
簡單來說,我們通過AI和3D這些前沿技術,讓大家可以把自己的創意變成具象的3D模型,而這些生成的模型都可以3D打印出來,做成IP文創衍生品。
▲
左:April和許楊玉琢合影
右:許楊玉琢的Q版手辦
比如最近我們和SNH48的許楊玉琢一起做了她的Q版手辦,在她們公演的冷餐會上把這些手辦送給粉絲。當時我也去了現場,很多粉絲對這個東西都是很有感情的,她們會跟我說特別想要某個款式。
現在很多動畫影視、文創行業也會需要把他們的IP形象做成3D的數字角色,然后再去拓展這個數字角色的AR(增強現實)互動場景,或者是一些實體的衍生品。
其實決定創業跟我小時候學競賽的心態很像。
我在長沙讀高中,從高一就開始參加信息競賽了。我覺得算法編程是一個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同一個題目可以有非常多不同的解法,不像高考可能都是有正確答案的。這個過程中的創造力和對思維的挑戰都很吸引我。
當時如果讓我每天在教室里上課,我可能確實會一直走神,但你讓我自己去搞競賽,我可以每天都學到12點。
▲
April在北大未名湖畔
大學畢業時她開始創業
我父母對我也比較包容,因為選擇競賽之后,我就不太去上高考的文化課,通常來說肯定也是不行的,但當時我父親就去跟班主任說,他覺得我可以不用去上,后果他來承擔。
我本身對于常規學習不是非常有興趣,也完全不是那種從小就是好學生的人。我一直比較喜歡繪畫、設計和互聯網內容,初中開始我就在混跡微博貼吧,做過貼吧吧主、KOL博主,當時就會做一些美工設計和內容運營。
我之前也有在阿里、字節、谷歌之類的大廠實習過,大廠工作和創業的差別還挺大的。因為在大廠負責的都是一個比較固定的技術或算法的模塊,是在很多的規則和流程之下的,但創業完全是創造一些新的事情。
▲
April為自己制作的元宇宙虛擬時裝
創業吸引我的地方是它的端到端和全鏈路,我要面對的不只是這一項技術,還有運營、市場這些,我要想怎么把技術落地。
不管是服裝還是潮玩,我們現在通過AI一天就可以把創意轉換成一個模型和實物。傳統的產品要先要設計出來,然后研發、打樣、開模、做大貨,耗費很多時間,而且是批量生產,但我們做的作品每一個都是獨一無二的。
我們想讓大家都能有創作IP的能力,普通人傳一張自己的照片,就可以生成一個自己的Q版形象,同人愛好者上傳自己的創作,就可以把手繪圖變成3D形象,也可以把它變成實體,花并不高的價格就買到一個自己做的3D打印產品。
有了數字人之后,肯定得有服裝配飾,就像人需要服裝一樣。我們把服裝的版型和材質都數字化,即使是沒有實物的衣服,你也可以看到它和你真人合成的AR效果。
▲
April團隊在介紹他們制作的3D模型
大部分人第一次看到我可能不會覺得我是搞技術的,但也因此有時候跟人聊合作,他們對我一般不會有什么防備心。很多年齡比我大的前輩反而很想跟年輕人聊,會覺得跟我聊完之后,自己也變年輕了。
我是一個純內生型的人,我一直想要去創造一種結合技術和藝術,又能直接和用戶交互的東西。即便沒有做這件事,我可能也在自己畫畫,或者做3D模型藝術。一開始我只是想先把事情做起來,沒有去想很多復雜的路徑規劃、風險分析什么的。
大家常常提到“內卷”這個詞,但我會覺得在一個已有的體系中內卷獲得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這和你去開辟一個新的領域,是不太能相比的。
▲
凌天格(中)和團隊在上海
凌天格 00年 Base上海
卡內基梅隆大學
計算機科學專業,輔修計算機金融
創業方向:虛擬聲音引擎
在和你通話的過程中,我可以實時地把我的聲音變成溫柔女聲,或是鄧紫棋,甚至原神里的角色派蒙。
這就是我們團隊現在在做的事。它叫虛擬聲音引擎,在你說話的同時,別人聽到的就是變聲之后的聲音,但又保留你說話時原始的情感、語氣和抑揚頓挫。
一直以來,創業好像本身就是我該做的事。因為從小受到一些身邊創業的長輩們耳濡目染,很早我就想自己做產品、做公司,只是不確定什么時候開始。
▲
凌天格在寫代碼
從小到大,身邊一直有很多家人、同學、朋友支持我。
小時候我可能是所有同學中家里最支持打游戲的。比如高中的時候,同學之間會組織五排或者5V5的比賽,我家就會主辦這樣的活動,朋友們就都涌到我家來打游戲。
一般家長肯定也都會很反對孩子玩游戲玩到很晚,但是我爸之前也做游戲,所以他不僅支持,還會帶著我打,初中有一次我們倆一起玩一個主機游戲,玩到一半的時候我想睡覺了,他說那怎么行,你睡了你隊友怎么辦?必須要打完才行。
我在長沙讀到初中,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來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讀了高中,當時上國際學校就已經想好要走出國這條路了。后來也考上了一個還不錯的大學,所以可以看得出來,不論是家庭還是學習,我都算是一個比較幸運的人了。
而在我眼里創業其實是一個可以很好地把你的幸運最大化、延續你的幸運的方式。我相信幸運守恒,如果因為幸運,你就擺爛,那你之后的人生只會越來越差。
▲
凌天格在開發者大會上分享
我最早開始創業是大二的時候,當時因為疫情回到國內上網課,壓力沒有那么大,有了一些空閑時間。
其實我做的事一直跟我喜歡玩的東西有關系。比如最開始我們做線上劇本殺,也是因為我自己比較愛玩劇本殺。但當時所有線上劇本殺都不太能滿足我的需求,它們都會重新寫本,把原有的線下劇本變得很簡單,也沒有真人DM(Dungeon Master,劇本殺主持人),更像是一種匹配社交的游戲。
但是喜歡劇本殺的人渴望的是那種非常強的情感共鳴,很多時候在線下能玩哭了或者玩到吵架了,才說明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體驗。所以我們當時找了一批真人聲優來做線上DM,想把線下的劇本殺完整地搬到線上。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很多聲優的聲音資源,而劇本殺也是一件非常需要通過聲音來溝通的游戲,如果大家可以用符合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聲音來說話,把聲音和場景結合起來,就會更沉浸。所以走向AI領域的聲音賽道某種程度上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
凌天格團隊開發的大餅變聲使用界面
來源:UP主@-LKs-
和游戲里角色可以買的皮膚一樣,在你說話的同時別人聽到的就是穿上“聲音皮膚”變聲之后的聲音。
我也是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找到更多一手的需求。很多人可能覺得用虛擬的聲音或者角色的聲音來說話不見得是一個很共識的需求,但我小時候打游戲就有很多次因為年紀小、聲音太幼稚,別人就不帶我玩,我小時候就覺得應該有這樣一個技術能讓我的聲音更成熟。
現在也有很多這樣的偏見,比如說聽到你是小學生就覺得你坑,遇到女生就覺得你玩得菜。很多二三線城市的玩家或者主播,會因為口音不好聽而不自信,我們就可以把他們的聲音實時變成標準普通話。
我們是想通過AI來增強人,讓人有更強的能力來工作、來玩。我們的愿景就是要實現聲音的自由,人人都可以擁有完美好聽的聲音。
我們現在也在做一種實時的口音消除器,它可以把中式英語、日式英語變成地道的英音美音。大部分日本玩家玩的是亞服,他們在玩游戲的時候難免會碰到各個國家的人,但很多時候別人聽不懂日本的英語,我們就發現他們需要消除口音。不僅在游戲上,還有比如跨國銷售、客服或者是跨國會議,都會有這種需求。
打游戲也讓我交了很多朋友,很多同學大學去到不同的城市、國家,但因為一起打游戲,所以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而且現在我的很多聯創、員工都是跟我一起打游戲的朋友。
現在我們團隊在上海,有36人,平均年齡差不多在96、97年的樣子。
▲
團隊的會議室,墻面被刷成黃色
代表更活躍的思想碰撞
我們一般會自稱自己是非常有少年感的技術創新團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細節,我們公司在張江,裝修的時候,不同團隊的墻紙顏色就設計成了不一樣的顏色,技術團隊的墻是綠色的,因為綠色代表沒有bug,紅了就報錯了。而運營團隊和會議室就會是比較亮的黃色,代表著更活躍的思想碰撞。
我們一線員工完全可以做獨立決策,產品經理如果覺得這個東西怎么樣好,完全可以不跟我開會。管理崗在我們這里也是不存在的,因為一個蘿卜一個坑,每個人每天做什么都很清楚,不需要用特別的kpi或者okr來管理。
很多前輩大??赡軙X得做一個很大、有組織的公司很有成就感,但我心目中比較好的AI團隊的狀態反而是小而美,但爆發力很強。
可能別人會覺得00后團隊沒那么卷,或者說“整頓職場”什么的,但其實不同團隊可能都不太一樣,我們的工作節奏大概是“10-9-5”(10點上班,21點下班,每周工作5天),所以也是算是一個很努力的團隊。
回望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只是想做好一個項目。但慢慢做著做著,我們團隊這三年有幾個員工開始成家、買房買車,我就開始感覺到這不是一個demo,也不是一個項目而已,這可能至少是二三十個人共同的一個小小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