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的存款利率又一次下降,之前銀行存款利率最高的5年期現在掛牌利率也僅有2%,三年期存款利率也降到1.95%,僅一年時間內國有六大行就先后三次下調了存款的利率。這幾個動作,對于存款在50萬元以上的家庭,應該要做好這幾個準備。
國有六大行已經將存款的掛牌利率進行了調整,無論是定期一年的存款,還是定期三年5年的長期存款,存款利率都有了較大的浮動。
那對于家庭存款在50萬元以上的家庭來說,可能就面臨著像這樣的穩健型理財產品很難再找到了。
根據有關方面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國家社保基金就出現了1380.9億元的虧損,年收益一直維持在6%以上的國家社保基金在這兩年都出現虧損的情況,這也意味著目前的投資市場存在著相應的風險。
而在前段時間央行也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的總額為1,340,000億元,僅僅過去半年的時間,居民存款就增加了13萬億元。
一邊是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調,一邊是居民存款的總額不斷增加,那家庭存款在50萬元以上的家庭,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注意這么幾件事:
存款利率持續下調,注意銀行的高息產品
現在臨近年關,各大銀行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相應的活動,尤其是開門紅活動,各大銀行開展的力度更大。
尤其是在現在存款利率一年下調三次的情況下,一些喜歡把錢存銀行的儲戶就更需要注意了,在此時無論大銀行還是小銀行,他們在開展的各種活動,其實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存款。
銀行不僅有存款貸款,還有售賣相應的保險,理財基金等產品,而這兩年銀行相對來說根本就不缺存款。
哪怕是存款利率下跌到這樣的情況下,仍然有絡繹不絕的儲戶把錢存到銀行,過多的存款對于銀行來說就要應對這些存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相對來說存款太多反而是負擔。
但是對于銀行銷售的那些保險產品,理財產品或基金等等,來說,無論是銀行自營的還是代銷的,銀行都是穩賺不賠的情況。
儲戶只要購買了相關的保險,理財,基金等產品,那么銀行就不需要為此承擔任何的責任,穩穩的可以拿到相關的手續費等。
而至于這些保險產品,理財產品基金等產品所帶來的風險,則完全需要由購買人來承擔。
因此往往銀行門口的那些宣傳版畫上所說的收益率高達5%甚至6%的,大多都是非存款產品。
而之所以他們會寫這么高的收益,是因為這些保險理財基金的產品的收益是浮動的,而他們所宣傳的收益是精算師在理想狀態下的一個預估值。
也就是說具體的收益要看個人運氣,如果市場情況較好,那么你購買的這些產品可能會賺錢,但是如果碰到市場行情不好的話,很可能會出現虧損本金的情況。
還有就是這一些保險理財基金等產品,一旦購買了想要提前拿回本金,還必須承擔相應的違約金,手續費等等。
而且這些保險理財基金產品也不在銀行的存款保險的保障范圍內,一旦真的碰到了銀行倒閉破產的情況,購買到了這些產品,那么最終很可能就真的要面臨著難打水一場空。
所以說對于那些家庭存款50萬元以上的來說,在面對銀行推出的這些高收益的產品時,一定要仔細分辨。
小銀行存款收益高,但今年陸續有小銀行出現倒閉解散
我們都知道大銀行因為影響力較大,信譽好,所以他們根本就不缺存款,而對于那些小銀行來說影響力小,知名度低,為了吸收存款則不得不提高攬存的利率。
但是你知道嗎?如果一個銀行將攬存的利率提高的話,就相當于在變相的壓縮自己的利潤空間。而一旦銀行的存貸利差所帶來的利潤太小,嚴重的甚至會影響該銀行的正常發展,會帶來巨大的風險。
但是現在還是有不少,小型商業銀行鋌而走險,不顧監管部門的監督,反而變相地采用存款返現存款送紅包,貼息券等等方式來拉高攬存的利率。
然而這樣做的后果是銀行確實可以比較容易地吸收到存款,但是過高的攬存成本,會使得銀行背上更重的負擔。
一旦這樣的負擔超過他所承受的范圍,那么就很可能會出現像去年河南安徽兩地那幾家村鎮銀行所發生的事情,儲戶無法正常的取款。
而且根據商業銀行法規定,目前是允許銀行倒閉破產,就在今年倒閉和解散的銀行就高達10家。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反正所有合法掛牌的銀行都加入了存款保險,只要自己將存款金額控制在50萬元以內,那么就不需要擔心銀行倒閉解散的風險。
然而事實上并非如此,那些經歷過河南和安徽村鎮銀行問題的朋友就深有體會,一旦銀行真的走到倒閉,破產解散的這一步時,那么在前面它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異常。比如儲戶無法取款,比如儲戶賬戶資金無法使用。
在面對這樣的事情的時候,內心的那種煎熬或許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夠知道。
所以說對于那些存款50萬元以上的家庭來說不要過分的貪圖小銀行的高利息收益,也要考慮該銀行的安全問題。
如果真的想要把錢存到這樣的小銀行,一定要控制存款的金額不超過50萬元,其次要去該銀行線下網點的柜臺,用紙質存單辦理存款。
存款金額不超過50萬元,可以享受存款保險的保障,用紙質存單去柜臺辦理,因為紙質存單上黑紙白字具有法律效應。
投資需謹慎
在目前,各種穩健型投資產品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很多人想通過投資等方式來使自己的財富進行增值。但對于那些家庭存款在50萬元以上的來說,投資有風險,真的需要謹慎再謹慎!
在去年11月份由證監會發布的多家公墓,積極推進的個人養老金業務,而成立的個人養老基金等產品,已經到了一周年,然而據相關數據顯示超過160只個人養老金基金,有接近90%的產品,自成立以來,它的收益就是負的。
也就是說這種穩健型的個人養老投資產品,有超過90%的都是虧損,盈利超過1%的也只有11個。
在這樣的市場投資情況下,對于普通人來講,這些穩健型的投資產品都有90%的虧損,更何況其他的投資產品呢,想要盈利很難。
在文章的前面,我們也介紹到國家社保基金,在2022年就出現了1380.9億元的虧損,要知道國家社保基金歷年來的收益率都在7%以上,然而在這幾年經濟的狀況下出現如此大的虧損,這不得不讓投資者們提高警惕。
其實居民存款之所以能這么快的增長,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一些投資者對市場持不看好態度,選擇將這些錢取出而存入銀行。
寫在最后
對于我們絕大多數家庭來說,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攢了點錢,如果把它放錯了地方,那么最終很可能面臨巨大的損失。
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逐步恢復的過程中,在這個時間段,我們不妨就把這些錢放入大銀行。我們也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學習相應的專業理財知識合理的將自己的資產進行配置,以此來抵消市場所帶來的風險,使自己的財產能夠有抵抗風險的能力。
銀行的存款利率一年下調三次,而且據相關專家預測,存款利率仍然有下調的空間,在這樣的情況下,給自己投資,讓自己掌握錢生錢的辦法,或許才是保障資產不被貶值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