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看到央廣網發表的一篇《年內基金清盤數量已達245只 大規模贖回原因何在》的文章,瞬間讓我的心情無比沉重。今年截止12月14日,清盤的基金數量已創下了5年的小高峰,對于那些基金清盤的基民來說,滋味是相當難受,但是對于大多數人說基金清盤到底是啥都還高不清楚,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基金清盤的相關知識。
所謂基金清算就是基金經理將基金持有的股票或者債券等資產賣出變現,然后再把清算后所得的資金分給基民的過程。
那么,好好的基金為什么會出現基金清盤的現象呢?要聊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來了解一下基金清盤的幾種情況:
1、因基金規模不足導致的清盤,這也是基金清盤比較常見的原因了。根據基金法的規定,開放式公募基金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份額持有人數量不滿200人,或者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總資產凈值低于5000日,基金公司就可以發起清盤。基金雖然沒有強制清盤的說法,但是規模特別小了,到達清盤的規定,基金公司就可以選擇發起清盤了,你也可以看到一些規模特別小的基金,一直沒有清盤,基金經理向證監會說明情況就可以持續運作。
2、新基金募集失敗導致的清盤。基金在首次募集的時候都有一個最低的規模要求,如果說沒有達到這個規模要求,基金也就宣告募集失敗了,比如國際金融報12月7日報道的報道今年已經有14只公募基金發行失敗了,當新基金發行失敗的時候,就要進行清盤。也就是把已經募集來的錢還給基民,不過這個時候你就不用擔心,買了這種基金的人是不會虧損的,基金公司不僅要把本金全部還給你,還要支付在募集期內產生的活期利息
3、基金持有人表決要求清盤。簡單來說就是基民們召開會議,如果說大部分人都不想繼續持有了,就可以集體表決同意清盤。
4、因為一些特殊情況而清盤的,比如監管要求2020年底取消分級基金,一些規模較小的分級基金就只能轉型或被清盤。
說完基金清盤的原因后,我們應該如何規避基金清盤的狀況出現呢?
首先我們在選擇基金的時候就不要挑選那種規模特別小的基金,去挑選一些成立時間相對較長、規模適中的的基金。一般建議選擇規模在2億到100億左右的,太大規模的對基金經理的要求特別高,規模太大也很難管理。
其次是看基金持有人的構成情況,這個就和看個股是散戶多還是機構多是一回事,如果一只基金中機構資金占比太高,機構一旦贖回,基金的規模就會呈斷崖式的下降。所以基金持有人的情況還是要了解一下的,這個在基金公告里都能找見的。
當然基金是不會隨意偷偷清盤的,清盤之前都有公告的,所以這也是為什么提示你買了基金之后就不要放任不管了,還是需要關注你的基金的。
如果萬一不幸你的基金要清盤了,在看到公告后最好還是盡快贖回,畢竟等下去也沒有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