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零售成各家必爭之地
2023年即將過去,這一年,即時零售毫無疑問是最火爆的賽道。
作為零售新業態和消費新模式,即時零售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今年年初,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共同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模式”。7月,商務部等13部門此前發布的《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提出,支持發展線上線下融合的即時零售模式,賦能實體門店,拓展服務半徑。
國家層面鼓勵即時零售的發展,為行業帶來重大利好。即時零售的本質是零售外賣化,即時零售高效的供給滿足和快速應答,讓其成為一種高確定性的生活方式,成為消費者購物的主力渠道。
即時零售需求大增,也涌現出巨大的市場機會。據《2023即時零售發展趨勢白皮書》顯示,即時零售是線上線下市場新藍海。2022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超5900億元 ,相當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1.4%;預計到2030年,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增至3.6萬億元,相當于同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6%。
萬億市場規模的藍海,加上高增長速度,各大巨頭持續加碼即時零售賽道。
美團方面,今年8月,宣布與順豐同城、閃送、UU跑腿達成合作。12月,旗下美團買菜升級為小象超市,從生鮮品類切入到更多的超市品類。阿里方面,11月,餓了么宣布啟動“雙百計劃”,攜手100個零售品牌,用兩年時間實現100%增長。此外,阿里旗下盒馬和天貓超市等都加快了布局。京東方面,今年提出即時零售是一大必贏之戰,9月發布全新的即時零售SaaS系統,10月,提出即時零售三公里業務模式。
市場擴容,另一邊的抖音也在虎視眈眈。10月,抖音上線了“小時達”業務,目前該業務涉及蔬果、肉蛋、乳品、酒水、數碼等類目。另外,據天眼查顯示,北京字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申請注冊多個“抖音即時零售”“抖音小時達”商標,國際分類涉及廣告銷售、運輸貯藏、教育娛樂等。除此之外,還有快手等新玩家入局。
“抖音即時零售”“抖音小時達”商標 圖源:天眼查
萬億的市場蛋糕極具誘惑,這一新業態還為巨頭帶來明確的增長亮點。今年雙11,各大平臺依舊沒有公布戰報,結合市場反饋來看,消費者的態度有些冷淡。不過,各平臺在即時零售市場取得了高速增長。
其中,美團閃購“雙11”當天,參與活動商品數量同比增長123%,銷售額創歷史新高。整個“雙11”期間,美團閃購有超80萬家線下門店參與。
京東到家方面,共有超40萬家實體門店參與,“雙11”當天,京東小時達成交額同比增長45%。整個“雙11”期間,達達快送配送總單量達2億。
京東到家雙11數據 圖源:達達集團黑板報
餓了么參與商家數量同比去年增長50%,“雙11”當天,超過90%的合作品牌的成交量突破歷史峰值,近100個品牌成交額較去年增長超100%。
結合幾家平臺發布的戰報,商家參與數量、品類、成交額等均實現了大幅增長。當然,這只是即時零售迅猛發展的冰山一角。
市場競爭未至終局
當線上市場難覓增長空間,巨頭紛紛把目光看向了增長廣闊的即時零售業務。即時零售市場上,平臺、自營等模式百花齊放,其中美團、餓了么、京東三家巨頭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2015年,京東成立了京東到家,最早入局。2017年,美團閃購才上線,但后來者居上,目前美團處于領先地位,在配送網絡、履約能力和商家資源上擁有相當的優勢。
數據顯示,2022年,美團包含美團閃購(平臺)及美團買菜(自營前置倉)2022年總銷售額合計1600億元,排名第一。
從財報數據來看,2023年三季度,美團即時配送總訂單量達到62億筆,同比增長23%。同時美團閃購用戶數量及交易頻次不斷增長,日訂單峰值于七夕當日突破1300萬單。美團閃電倉作為線下供給的有效補充,也在第三季度突破5000家。
2023年起,美團閃購在全國15個重點城市均建立了本地城市團隊,一對一加強與商家聯動,助力更多零售小店商家線上數字化經營。
此外,美團還在加速布局無人配送領域,據介紹,截至2023年8月底,美團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總計落地7個商圈、17條航線,可為14個社區寫字樓、4個5A級景區提供無人機配送服務,并已累計完成用戶訂單超18.4萬單。
美團無人機 圖源:美團官網
今年9月,美團閃購宣布了未來3年目標:美團閃購規模到2026年將超4000億,屆時,美團閃購上將誕生30000家日銷過萬門店、100個10億品牌。
與京東、餓了么兩個主要競爭對手相比,美團最大的優勢是平臺化、生態化成熟。美團擁有強大的末端配送隊伍,在即時配送方面已經打造了頑強的用戶心智,不過與京東、阿里相比,美團的產品豐富度還不夠,仍需進一步加大商家入駐數量,提高商品供給能力。
市場人士指出,餓了么的流量規模及運營能力弱于美團。美團更需要防備的是入局最早的京東。
京東深耕即時零售領域已久,已經形成了數字化、本地供應鏈整合和即時配送三大核心能力,實力不可小覷。論末端運送,京東用人成本較高,不敵美團的大規模配送隊伍。但在商家網絡上,京東擁有相當的實力,在自營模式下的京東零售長期與各大品牌商家打交道,建立了更穩固的關系網,在重品質品類有較強優勢。
目前,美團占據了市場大頭,但即時零售的市場競爭未至終局。美團之外,京東、餓了么都在加快布局,補足短板,很難說未來誰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大。
行業步入提質升級新階段
今年巨頭激戰即時零售,動作頻頻,行業已經進入提質升級新階段。
如今,消費者可以通過電商平臺、直播間、短視頻等,用各種方式進行下單。從消費品類來看,即時零售正在從生鮮向日用百貨、數碼3C等品類急速擴張,基本覆蓋消費者各項生活所需,呈現了“萬物到家”的消費趨勢變遷。
如今,消費者對配送時效的要求越來越高,今年,從小時達到分鐘達,各大平臺已經將配送效率卷到了極致,畢竟,配送的效率和準確性是消費者關心的重點,也是小時達服務的核心競爭力。值得一提的是,消費者對于線上購物和快速送達的需求仍在增加,平臺需要加強對自身履約能力及配套基礎設施的升級。
即時零售,內核仍是零售,要實現穩健的增長,就必須抓住本地供給和即時履約兩大關鍵。在目前存量用戶市場的競爭大環境下,即時零售在速度和品類上不斷進化升級。下一步要想打出差異化,或許是要在價格和質量上下工夫。
在消費降級的趨勢下,低價和性價比成為消費者強調的重點,對于即時零售,用戶想要又快又便宜,商品質量也不能含糊。此外,即時零售參與方眾多,還要協調好品牌商、騎手、平臺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關系。
總的來說,即時零售擁有萬億市場的想象空間,還沒有到零和博弈的時候,這意味著玩家們仍有時間找到差異化定位和發展新機會。當行業邁入新階段,會更加考驗平臺的綜合能力,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戰役還將繼續,競爭會愈發殘酷。
作者 | 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