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第三方數據機構Marketplace Pulse在其發布的《2023年回顧》報告里寫道,中國企業出海前兩個階段分別是:“中國制造”被海外大型零售商賣到海外本土市場,以及中國賣家親自下場把中國產品銷往海外。
2023年,中企出海的第三次迭代來了。畫下這條分割線的,是以SHEIN 、速賣通Aliexpress、TEMU、TikTok Shop為代表的“出海四小龍”。
伴隨“四小龍”的,是頗具爭議的全新模式——“全托管”,這也是2023年跨境圈最頻繁出現的關鍵詞。
過去,中國賣家在亞馬遜、eBay等海外平臺上“單打獨斗”、默默耕耘。“全托管”模式下,“出海四小龍”接過支付、物流、倉儲、運營等過去讓賣家叫苦不迭的繁瑣流程,賣家們的重心回到研發、生產上。
另一邊,盡管國際市場對中企的合規要求在不斷收緊,但手握優質供應鏈,“出海四小龍”搭起物流基建、靠“低價”攻城略地、用“流量思維”做大用戶盤。在巨頭林立的全球電商市場中,還是蹚出了各自的差異化陣地,一轉身成為全球電商用戶的“心頭好”。
根據data.AI發布的2023年11月19日-25日IOS全球購物類App使用行為滲透率排名,亞馬遜位列第一,緊跟在它后面的,是SHEIN、TEMU和速賣通。而在今年1月的同一張榜單上,這三家中國公司排名分別是第2、第10和第8。
終于,“四小龍”揮揮手,告別過去活在亞馬遜、eBay等全球跨境電商龍頭“陰影”下的日子,不斷回歸自身優勢,并托舉中國工廠和中國賣家,打開歐洲、拉美、日韓等新世界的“大門”。
品牌工廠盤點了2023年跨境圈值得關注的大事件,方便讀者了解。
年初低調成團,年末“大殺四方”
2023年3月23日,TikTok CEO周受資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應對官方提出的關于美國用戶數據安全、青少年心理健康等一系列詰問。這是TikTok CEO首次出現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另一邊,美國各州正接連發起封禁TikTok法案。
同一天,同處于美洲大陸的巴西,Magazine Luiza和Americanas等多家巴西零售商,通過本地零售業協會(IDV)致信巴西郵政局,譴責SHEIN、速賣通、美客多、Shopee等電商平臺侵占巴西市場,他們試圖介入巴西關稅政策、更改50美金以下跨境包裹免稅政策。
時間再回調,2022年11月前后,主陣地同樣放在北美的SHEIN,此時的估值已經逼近1400億美金;但因為海外文化差異
,SHEIN也遇到輿論漩渦。
這是2023年開局,一切看起來搖搖欲墜。一個明顯信號是:國際市場對中國企業的合規要求在不斷收緊,不少中國跨境企業當時都捏了把汗。
但誰也沒想到,年初看起來難以逾越的關卡,到年底已經被一一解開。
巴西稅改靴子落地兩個月后,速賣通率先拿下“稅務合規計劃”牌照,于10月上線巴?稅費代繳服務;SHEIN、亞馬遜、Shopee等平臺也跟進申請加入稅務合規計劃。美國各州封禁TikTok的法案在年底被取締,10月被強制關停的TikTok Shop印尼站點,也在12月初回歸。
通道打開,年終的黑五大促及海外雙11期間,“四小龍”發起“猛攻”。
TEMU最早開跑。其黑五大促從10月20日開始,持續47天之久;TikTok Shop緊隨其后,于10月27日開始,持續35天;SHEIN的大促時間則是從11月6日一直延續到12月初。
定價方面,黑五期間,TEMU在首頁掛出“降價90%”的橫幅,并推出每個賬戶發放200美元代金券+免費3件產品任選、以及購物滿0.1美元包郵等政策。SHEIN同樣在其官網及App醒目位置,掛上了“Up To 90% Off”的促銷引導話術;不僅如此,據《晚點》報道,今年,SHEIN希望部分同款商品的價格不得高于行業,或發放一定額度的購買補貼。首次參加黑五大促的TikTok Shop,則對用戶與商家進行雙端補貼,推出了商品折扣、資源位及流量扶持等優惠政策。
以大促見長的速賣通則“卷”出了新玩法。不囿于傳統的黑五大促,速賣通把海外雙11和黑五結合,因此,得以在黑五之前接住一大波需求。并且,其在備貨、履約、購物玩法等維度都做了加法。海外雙11預熱階段,速賣通就和菜鳥合作,對履約時效做了升級;在英國、西班牙、荷蘭和比利時等多地推出Choice“五日達”服務,波蘭、法國、韓國等九個國家消費者可以享受雙11所有產品免費送貨權益。
速賣通近年來一直積極推動雙11-黑五雙重大促
靠著拉長時間線、推出低價/折扣活動,完善本地支付、物流基建,“出海四小龍”黑五表現亮眼。
黑五大促啟動當周,TikTok Shop美國站總GMV環比增長131%,11月24日單日GMV超過3300萬美元。速賣通菜鳥優選倉備貨量較去年漲了10倍,杭州倉、東莞倉和山東倉備貨商品增長明顯。
不僅業績翻倍增長,“四小龍”也開始在各大榜單嶄露頭角,轉身成為全球電商用戶的“心頭好”。
在Data.ai發布的2023年11月19日-25日iOS全球購物類App使用行為滲透率榜單中,亞馬遜位列第一,緊跟在它后面的,是SHEIN、TEMU和速賣通。在今年1月的同一張榜單上,這三家公司排名分別是第2、第10和第8。
今年1月與11月,“出海四小龍”和亞馬遜市場滲透率排名變化,來源:Data.ai
新勢力崛起,原本氣定神閑的全球電商一哥亞馬遜,也在悄然走入新領域。不僅罕見地拉長了黑五大促周期——美區和歐區活動時間從11月17日開始,持續11天;亞馬遜還攜手Meta發力社交電商,主動降低低客單服裝賣家傭金。
曲折開局,“出海四小龍”在巨頭林立的全球電商行業里突出重圍,步步逼近龍頭。
不止北美,“四小龍”攪動日韓、歐洲、拉美電商
2023年2月,TEMU在美國超級碗豪擲1400萬美金,打出“像億萬富翁一樣購物”的口號。它寄希望于“制造一場狂歡”,來完成海外首秀,最終引來42.6萬人下載其App。
TikTok Shop是新興平臺中內容屬性最強的一家。一位TikTok早期員工稱,TikTok第一天決定做電商時,最想做的就是美國市場。因此,其從巴西、東南亞站點抽調一部分人力,全力沖擊美國市場。但當2020年9月前后明確立項時,一則要求TikTok在美國下架,并從母公司剝離的行政令出臺。不得已,TikTok Shop轉戰印尼。
美國市場的高客單價、成熟的電商配套物流/支付生態,構成了它的巨大吸引力。20世紀九十年代,亞馬遜、eBay等初代電商平臺誕生于此。此后,eBay從定價、排名等角度持續優化平臺運營生態,亞馬遜則圍繞物流、支付、低價等不斷優化用戶體驗,他們共同培育北美電商市場、為無數后來者開路。
但事實是,時至今日,亞馬遜在北美電商市場中的霸主地位依舊不可撼動。
從市占率看,據eMarketer數據,2022年,亞馬遜占到美國線上零售市場份額的37.8%,是第二名沃爾瑪的6倍、TEMU的40倍。
從線上轉化成交率看,2023年9月,TEMU轉化率為4.6%,SHEIN為4.7%,亞馬遜則達到11.8%。到了10月份黑五預熱期間,TEMU和SHEIN轉化率維持在4.5%和4.1%,亞馬遜則飛升至56%。一則來自SimilarWeb的研究顯示,TEMU和SHEIN網站的訪問者中,有九成是“走馬觀花”,并不能轉化成實際訂單。
市占率、成交轉化率都遠不及亞馬遜。在北美,“四小龍”實際上只能分食不超過10%的線上零售市場。這也導致了SHEIN和TEMU之間訴訟不斷。
但作為后來者,“四小龍”的活力與創造力不容小覷。他們中的一部分快速意識到,與其在北美做存量競爭,不如將觸角放至日韓、拉美、歐洲等新市場。
TEMU入場之時,“出海四小龍”里的其他三家,已經逐漸開始轉戰北美之外的新市場。
“出海四小龍”中,速賣通在新市場的布局最為深厚,今年3月,速賣通開始在海外密集投放廣告,最出圈的一次要數“全球第五大電商市場”韓國。
3月9日,速賣通在首爾辦了成立以來的第一場海外發布會,官宣演員馬東錫為其首個代言人;消息一出,中韓社交媒體上掀起了一波“換馬東錫頭像”熱。
速賣通推出代言人馬東錫后,掀起“換馬東錫頭像在速賣通購物熱潮”
“速賣通上網紅帶貨、地鐵廣告讓韓國消費者認識了中國品牌,3月密集的廣告正好幫我們打入了當地消費市場。”咖啡新銳品牌MHW-3BOMBER負責人羅婷曾對媒體說道,3月的那次大促,品牌的幾百件新品庫存被瞬間搶空。
韓國并不是一個小市場,作為全球第五大電商市場,2022年韓國電商市場規模幾乎與整個東南亞市場相當。韓國本土電商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但2023年,速賣通憑借各種本地化建設,穩準狠、拿下了這塊高潛力市場。
2023年10月底,速賣通用戶數超越韓國本土電商巨頭Gmarket,首次躋身韓國綜合電商前三名。根據同一時期WiseApp、Retail、Goods統計數據,速賣通10月用戶數飆升至613萬人,3年間增長了近3倍,是韓國人最愛用的跨境電商App。
至今,其在拉美、西法、中東等市場,都有不錯的成績。2023年9月,速賣通在西班牙電商市場滲透率就達到了38%。
SHEIN在今年3月也首次對外披露其拉美詳細建廠計劃:未來五年內,與巴西2000家紡織工廠建立合作,創造10萬個就業崗位,并投資1.48億美元用于工廠建設和人員培訓。
4個月后,SHEIN迎來了巴西第一家投產工廠——位于巴西東北部服裝產業帶地、奧格朗德州塞里多地區的Coteminas。而今,其在土耳其、墨西哥等地的供應鏈建設計劃已進入落地階段;同時,在北美和歐洲市場等核心市場轉型高端的嘗試未曾間斷,品牌收購的消息頻頻傳出。
而在北美頻頻遇挫的TikTok Shop,在轉戰印尼后一度風光無兩。據品牌工廠了解,上線印尼后,TikTok Shop直播帶貨養活了超700萬電商內容創作者,在印尼當地從事直播帶貨的優秀主播,收入最高能達到五六萬美元。經歷10月的關停風波后,TikTok Shop美國站重新上線、印尼站點也在12月宣布回歸。據FastMoss數據,11月初,TikTok Shop美國站單日交易額已經突破1000萬美元。
后發者TEMU,實際上在完成首秀之前的一個月,就已經上線了加拿大站點,以及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南半球兩大站點。
“出海四小龍” 各自優勢市場和模式特點
2024行業會怎么卷?三個關鍵詞:托管、物流、新市場
“出海四小龍”在新市場開疆擴土,離不開“全托管”這一全新模式。
“所謂的全托管,就是倉庫托管、履約托管、結算托管、流量托管。中小型賣家解決不了,或者效率很低的問題,由平臺全包了。”一位行業人士曾對品牌工廠解釋道。
2022年9月,TEMU全托管模式橫空出世,這是一種流量、履約、支付等都由平臺完成,賣家只需要供貨的模式。緊接著,當年12月,速賣通跟進上線全托管。SHEIN在今年5月上線的第三方賣家開放入駐平臺,同樣沿襲了自營時期的完全托管模式,而TikTok也投入了一支代號“S”的項目團隊,在今年5月正式推出全托管。
“四小龍”做全托管各有所長。SHEIN對供應鏈的數字化改造、品控極為深入。開放前端潮流趨勢洞察和物流、市場營銷能力,把傳統按月/季度生產的節奏更迭為按日生產。SHEIN加入后,不少產業帶工廠主的工廠規模持續裂變,并從源頭上擁有了開款、設計的能力;同時,無數傳統賣家迅速完成轉型、并向前一步,找到各自長期、穩健的增長模式。
和其他平臺不同,不少賣家認為速賣通的全托管會稍顯“溫度”。一位深圳賣家曾說,速賣通和其他平臺最大的不同是小二會更愿意對賣家花時間。“速賣通線下服務重心‘屬地小二’團隊管理者,大多來自阿里巴巴創立之初的‘中供鐵軍’,有些人甚至有超過20年的線下商戶對接經驗,在當地的產業圈小有名氣。”也是因為有更深入的溝通,速賣通在“定價權”上并不是那么強勢。“雙方更愿意在‘毛利’和‘市場’間找到一個平衡。”
“出海四小龍” 全托管模式對比
除了模式創新,“出海四小龍”在新市場做的另外一則主要功課,是根據自身所長、做強本地基建。
SHEIN和TEMU的強項不必贅述,一個是供應鏈數字化、強營銷,一個是玩轉低價心智。憑借此,SHEIN幾乎拿下來全國最優質的服裝供應鏈資源;TEMU則依靠低價心智,強勢啃下了日本這一繼美國和歐洲之外月活最高的市場。
相比之下,速賣通是“出海四小龍”中唯一一個“自建物流”的平臺。2023年9月,速賣通聯合菜鳥宣布正式上線“全球5日達”國際快線產品,率先在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5個國家落地。6月又借力升級了設于山東專門面向韓國市場的威海倉、煙臺倉,共計擴容超3萬平米。
在做大流量方面,有業內人士透露,明年2月,TEMU可能會再次登上超級碗;速賣通也將在明年,在韓國、歐洲等市場做大規模廣告投放。
但對于“出海四小龍”來說,新的課題也隨之而來。以TikTok Shop為例,盡管它將社交電商首次帶到了海外,并依靠強流量思維,有望在今年把用戶盤做到19億。但另一面,廣告和直播帶貨是TikTok Shop賣家實現轉化的主要方式;據了解,TikTok Shop美區目前80%GMV來自達人短視頻。
今年2月,TikTok Shop在泰國、菲律賓推出TikTok商城,上線“貨架電商”。顯然,如何把巨大流量轉化成生意,與此同時,如何在新的土地上,從頭補上物流履約、合規和平臺生態治理的課,是TikTok Shop正在走的路。
但無論大環境如何變化、現實如何“逼仄”,沒有什么能收束腳步。
可以預見的是,新的一年,“出海四小龍”的戰場不止在北美,日韓,歐洲,拉美都會有更激烈的競爭。它們還會找到哪些增量?又將迎來什么變化?可能性依然藏在“四小龍”的海外征途里。
而隨著“出海四小龍”元年落幕,中國電商的全球化之旅,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