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作者|任建新
今年前三季度,兩大互聯網招聘上市公司,業績表現冰火兩重天。BOSS直聘占據四分之一市場份額,2023年1-9月業績增長163%;而同道獵聘,去年和今年前三季度業績分別下滑67%和84%。
如果再加上已經從美股退市的兩個招聘網站傳統巨頭,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互聯網招聘行業傳達出來的格局就是——一鯨起、萬物落。
1997年,中國第一家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創立,與后來者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共同組成招聘網站三巨頭;十幾年之后,招聘網站進入瓶頸期,以獵聘網為代表的差異化、重運營發展模式,成為行業過渡;近年,干掉中間環節、強調直接溝通的BOSS直聘,借助信息流技術,開創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招聘新模式。
至此,中國互聯網招聘市場,經歷了三次行業浪潮。正如脈脈CEO林凡所言,中國20多年的招聘平臺發展史,就是一家公司取代另外一家公司的過程。
因為,這個行業很大,但規模很小,極易被宏觀環境和平臺特征等因素影響。前面的三次浪潮,都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技術的迭代也日新月異,從早期的PC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接下來大概率是短視頻和直播招聘的時代,再往后,AI讓互聯網招聘徹底不一樣。另外,招聘方和應聘方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需要不斷變換對接形式來適應時代需求。
當下,中國互聯網招聘的第三次浪潮正值巔峰,第四次浪潮也正在醞釀蓄力,誰能成為下一代的引領者?
崛起
1996年,執行了20年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分配工作政策正式取消。這意味著,原來一畢業就有工作的大學生們,都會自由流入就業市場,與用人單位對接。
那時候的主流招聘方式,是依托于人才市場的招聘會。一到就業季,報紙上的豆腐塊和公交車站,很多都是招聘廣告。
現在的90后、00后們很難想象那種場景,他們大多只在《致青春》這類影視作品中看到過。
當時,中國剛剛接入互聯網,門戶網站方興未艾,新浪、搜狐和網易剛剛創立。能不能做一個專門用于招聘的網站?
1997年8月,擁有豐富跨國從業經驗的的獵頭公司老板張杰賢,創立了中國第一家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ChinaHR.com。
不久,智聯招聘上線,它同樣出自獵頭行業。1994年,澳大利亞招聘服務集團seek進軍中國市場,創立了一家名為智聯的獵頭公司,智聯招聘就是它的互聯網化。
1999年,貝恩咨詢中國區總裁甄榮輝,創辦了一份專門用來發布招聘信息的報紙,名為《前程招聘專刊》,配合刊物順便做了一個網站,前程無憂誕生。
至此,中國三大招聘網站、互聯網招聘初代巨頭集結。它們誕生的時間,比阿里巴巴和百度都要早。
早期,它們的模式也很簡單粗暴,無一例外照搬美國老師Monster。那是PC互聯網的草莽時代,Copy to China模式還是很有市場,不需要有什么創新,第一批吃螃蟹,就足以獲得時代紅利。
初代招聘網站,以簡歷為核心。企業在招聘網站上發布職位,如果想要獲得更高的推薦位,就要付費。求職者根據職位需求投遞簡歷,企業付費后下載,開啟招聘流程。
招聘網站解決了線下招聘對接效率低、社會成本高的痛點,大大降低了招聘成本。當時,有人測算后發現,中國在線招聘的單位招聘成本約為線下的五分之一。
同時,它們探索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崛起路徑,瘋狂打廣告拉新,與《贏在中國》、《絕對挑戰》等電視節目合作,直接觸達核心用戶。
2001年中國加入WTO,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市場化就業的土壤逐漸形成;新世紀前后,大學開啟擴招,2003年中國在校大學生人數超過1000萬,大學畢業生人數連年走高。而且,這批中國第一代核心互聯網用戶,對招聘網站有天然的高接受度,互聯網招聘得以上線即火爆。
天時地利人和,讓初代招聘網站快速崛起,起碼過了十幾年的好日子。
2004年9月,創立僅5年的前程無憂登陸納斯達克,成為較早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10年之后,智聯招聘在紐交所上市,雖姍姍來遲,卻創造了一個中概股的紀錄——從披露招股書到掛牌上市只花了36天。
最早創立的中華英才網,沒能等來這一天。2005年,中華英才網獲得招聘網站始祖Monster的5000萬美元投資,那是它最高光的時刻。當時的對賭條款是,公司3年內上市,否則會被Monster全資收購。
3年期滿,中華英才網對賭失敗,被Monster以2.43億美元全資收購。然而,Monster無力經營,中華英才網幾度易主,直到2015年被58同城以不披露交易金額的價格收購。
過渡
在門戶網站、招聘網站甚至是婚戀網站崛起的PC互聯網黃金時代,分類信息網站也異軍突起。特別是姚勁波的58同城合并趕集網一統江湖之后,58系也成為市場上的核心流量池之一。
但是,58同城坐擁海量的用戶和流量,苦于沒有出色的變現抓手,地位一直無法與BAT相提并論。
于是,姚勁波開始廣撒網,圍繞分類信息網站培育各類業務平臺,其中的重點便是互聯網招聘。不過,無論是58同城和趕集網自己的招聘業務,還是收購了中華英才網,都從未站到行業C位。
反倒是姚勁波扶持、投資的小舅子戴科彬,通過獵聘網,成長為行業一極。這還真是,無心插柳柳成蔭。
新世紀之后,大量外資企業涌入中國市場。外資企業造就的需求,以及模式的直接引入,讓獵頭這個新鮮事物涌入中國人力資源市場。
當時,在寶潔公司大中華區擔任品牌經理的戴科彬,常常能感受到高端人才市場中,獵頭的市場分量。
雖然互聯網招聘已經深入人心,但獵頭行業,仍然是一個高度依賴線下關系的細分行業。為什么不能把兩者結合起來呢?
戴科彬得到姐夫姚勁波的投資,并從姚這里拿到了lietou.com的域名,2011年創立獵聘網。
早期,獵聘網是純粹的平臺,為企業、獵頭與求職者提供平臺,算是招聘網站的精華版本,于2018年在港股上市。
2018年上半年,獵聘網的注冊用戶達到4000萬,企業用戶30萬,獵頭人數約為12萬,收入大幅增長且正式扭虧為盈,受到了二級市場的追捧,足以令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羨慕。
為了給資本市場帶來新故事,也為了徹底完成對招聘網站的差異化競爭,獵聘網上市前后,收購多家獵頭公司,以及配套的數據調查等生態企業,組成了互聯網招聘行業相對高端的服務型平臺。
2020年,獵聘網將上市公司名稱更名為同道獵聘,算是從互聯網平臺調整為綜合服務體系的標志。
同一時期,在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這兩大綜合性巨頭合圍的角落中,互聯網招聘市場還形成了諸多類似于獵聘網的,差異化的中小型平臺。
如2007年孵化自醫療論壇丁香園的丁香人才,專門服務于醫療、醫藥類招聘;2013年成立的拉勾,專注于互聯網領域;服務于兼職需求的斗米、兼職貓等。
它們都曾在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但終未成為主流。
直聘
專業性、垂直型甚至是地域化的招聘網站們,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其實也從側面說明,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這類通用型的招聘網站,已經漸漸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其實,在度過了早期的普及階段后,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的用戶增速便開始下降。畢竟,在市場上找工作的人,企業能夠提供的崗位數量,都相對穩定。對于這種實用性、工具型的互聯網平臺而言,日活和月活的規模,比累計注冊用戶可重要得多。
增速下降、盈利能力一般,業務模式過于單一、缺乏想象空間,以及時不時就爆發出來的行業性問題,例如簡歷泄露、招聘環節違規等,讓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市值承壓。
最終,智聯招聘2017年黯然退市,前程無憂多扛了幾年,2021年也告別美股市場。當時,它們給出的理由,都包括回A股或港股上市。但幾年過去,資本市場沒能再聽到它們的聲音。
在此期間,由外資控制的智聯招聘,爆發投資方與管理層的內斗,公司首席運營官趙鵬于2010年離職。三年競業協議期滿之后,趙鵬推出了主打雇主評價的看準網。
當時,智聯招聘、前程無憂、中華英才網的商業模式十幾年沒變,亟待升級,恰逢移動互聯網普及,趙鵬意識到其中的機遇,2014年創立BOSS直聘。
它的核心賣點,就是其延續了多年的廣告語: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談。相對于傳統招聘網站以簡歷為核心、以搜索為方式、覆蓋有限用戶,BOSS直聘以溝通為核心、基于信息流推薦、用戶全覆蓋。
前面兩輪互聯網招聘的浪潮,都對應著特殊的時代背景。屬于BOSS直聘的機會,很快也到來了。
2014年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后,大量科技類、互聯網中小企業創立,老板們直接到BOSS直聘上招募員工甚至是合伙人,成為行業小常態。也就是說,那個時候,找工作真的可以直接和老板談。
久而久之形成的這種認知,讓BOSS直聘在一眾“普通”的互聯網招聘行業中脫穎而出。
另外,在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的大勢所趨下,互聯網招聘也面臨著平臺轉型以及相應的業務升級。BOSS直聘以后發優勢,直接成為行業中率先移動互聯化的公司。
很快,BOSS直聘異軍突起,成為與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比肩的三大互聯網招聘平臺之一。至此,行業形成主賽道三巨頭+細分賽道眾多小巨頭的市場格局。
盡管前程無憂、智聯招聘日漸式微,但在體量足夠大、分層足夠明顯的互聯網招聘市場中,仍然占據一席之地。
同道獵聘仍然是二線中的核心之一,不過,近年業績下降明顯。去年,公司收入微降至26.38億元,同比下降0.5%,股東應占凈利潤0.44億元,同比下降67.0%。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16.52億元、凈利潤0.40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7.9%和84.3%。
BOSS直聘如日中天,2022年占據了行業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2023年1-9月,收入43.22億元、凈利潤7.68億元,分別同比增長27.4%、163.0%。
泛化
BOSS直聘也并非無懈可擊。
早期,它作為一個互聯網招聘新勢力,能夠保持自己的特色。那個時候,在BOSS直聘上,真的有老板跟應聘者直接對談。
當這個平臺從小眾走向大眾,最近一個季度的平均月活高達4460萬人,幾乎成為最大的招聘平臺,再很難保持自己的獨特標簽。于是引來陣陣吐槽:在BOSS直聘,已經很難直接跟老板談,而是跟各大公司的HR談。
而且,強調直接溝通的特質,為BOSS招聘埋下了諸多隱患。曾經引發行業震動的“李文星事件”,以及數次陷入招聘爭議,都是這家互聯網招聘巨頭難以完全彌合的裂痕。
隨著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的移動互聯網化,以及這幾家巨頭在行業內的不斷并購,三大互聯網招聘平臺的差別越來越小。
BOSS直聘前些年依靠差異化競爭和高舉高打的廣告策略,實現一定的虹吸效應,接下來的增長空間還有多大?
找工作的人需要招聘網站,就業之后便會自然遠離。于是,只要這個行業的實用性、工具型不改變,就一定會存在自己的增長瓶頸,BOSS直聘也不例外。
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已經被按在了沙灘上,哪怕它們名義上還坐擁大量的用戶。屬于獵聘網的黃金時代,可能也一去不復返。當沒有老板直接跟你談工作,BOSS直聘的神話還能持續多久?
招聘這件事,對于中國企業來說,越來越重要。不過,供求雙方的需求都變得多元化,招聘溝通變得更加直接、透明,以及新技術的應用,都讓招聘變得越來越不一樣。
今日頭條帶火的信息流模式,幫BOSS直聘進一步提高了招聘平臺的對接效率。如果將來AI被應用到招聘中,那么,《流浪地球》中Moss與劉培強中校的對話,將在不遠的未來發生在現實中。
年輕人們尋求職位的方式也不同了。不再局限于招聘網站,而是,哪里有精準流量,哪里有與職業相關的人際關系,哪里就有達成招聘的可能。
比如說,快手借助直播渠道開展的快聘業務,解決了藍領市場積弊已久的信任問題;被調侃為“互聯網人吐槽平臺”的脈脈,其實也能幫大家解決職位問題;這幾年,雇主招聘平臺也越來越普遍,騰訊招聘、京東招聘,還有國字號的國聘平臺。
互聯網招聘正在被其他互聯網玩家解構。互聯網招聘,為何不可以解構其他領域?
這個行業的實際規模及盈利,遠遠低于大家的認知。一個上億人天天關注的行業,幾大巨頭都能擁有上千萬月活,頭部品牌們幾乎都耳熟能詳,而這個行業去年預估的市場規模僅有175億元。
這說明,互聯網招聘行業的潛力尚未被充分挖掘。它將來的可能性方向包括,職業教育,職場社交,雇主品牌評價系統,績效教練——而不是簡單的HR,就像大家在美劇《億萬》中看到的那樣。
哪里有流量和關注,哪里就有招聘。反之亦然,哪里有招聘,哪里就有價值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