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直播的時代,各種直播帶貨早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東西,然而就在最近騰訊運營7年多的Now直播突然宣布關停,在這個直播的時代關直播,騰訊到底想要干什么?
、運營7年多的騰訊Now直播關了?
據界面新聞的報道,曾是騰訊泛娛樂直播產品“頭牌”的NOW直播宣告關停。騰訊宣布旗下直播服務“NOW直播”將于2023年12月26日11時00分停止運營,原因為“業務調整”。
根據公告,NOW直播具體關停措施包括即日停止新用戶注冊、網頁端停止運營,下線平臺NOW紅包活動及NOW直播活躍任務活動,以及12月26日用戶將無法繼續使用NOW直播產品服務等。公告還稱,針對用戶賬戶內余額,將提供資產遷移方案或退款方案。
NOW直播于2016年上線,至今已運營7年多。2017年,騰訊NOW直播在北京召開年度戰略發布會,計劃投入二十億元支持優質原創內容的創作,并對內容生產者進行獎勵。與騰訊旗下如游戲方向的企鵝電競不同,NOW直播產品風格類似花椒、映客等秀場直播平臺,主打網紅PGC內容和視頻社交。
NOW直播下線,是騰訊公司不斷清退業務,業務“瘦身”的結果。去年至今,騰訊陸續關停了多項業務、游戲等,包括網游《無限法則》、《街頭籃球》、企鵝FM、QQ空間花藤、wifi管家、騰訊待辦等。
最新的業務關停消息發生于今年10月16日,騰訊宣布旗下應用服務“騰訊待辦”將于2023年12月20日全面停止運營并下架,原因為“業務發展方向調整”。
二、騰訊為啥關直播?
近期,騰訊關閉了運營7年多的直播平臺Now直播。這一決定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那么,為什么騰訊會選擇關閉這樣一個已經運營多年的項目呢?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的是,最近一段時間,騰訊關停各個項目幾乎已經成為了常態。只要是不賺錢或者與主業關聯度不大的項目都有可能被淘汰,這是騰訊當前的主要策略。這種策略的背后,是騰訊對于公司業務結構的深度思考。在當前的互聯網環境下,企業需要更加聚焦于自己的主業,將資源集中在最能帶來收益的地方。對于那些無法帶來明顯收益,或者與主業關聯度不大的項目,騰訊選擇了放棄。這種策略無疑是符合當前的市場環境和企業發展需求的。
其次,直播產業當前也處于監管日益從嚴的狀態。近年來,隨著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一些問題也逐漸浮出水面,如虛假宣傳、侵權盜版、不良內容等。為了規范直播行業的發展,保護消費者權益,監管部門對直播行業的監管力度也在不斷加大。這使得直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合規成本上升,從而導致了不少企業選擇放棄。對于騰訊來說,Now直播的盈利能力可能并不強,而且面臨的監管壓力也較大,因此選擇關閉也是一個理性的決定。
第三,互聯網盈利模式也在快速改變。在經歷了早期的野蠻生長后,互聯網公司開始更加注重盈利能力,紛紛從低毛利領域向高毛利領域轉型。直播作為一項燒錢且競爭激烈的業務,毛利率相對較低,而監管壓力的增加更是擠壓了其利潤空間。因此,騰訊選擇關閉Now直播,將其資源投入到更有潛力和更高回報的業務中去,符合其整體戰略方向。更何況,直播業務雖然賺錢,但是利潤率相對較低,而且需要不斷的投入才能保持市場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關閉Now直播也可以看作是騰訊在進行業務調整,將資源集中在更具利潤的業務上。
第四,任何一個產品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包括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騰訊Now直播已經運營了7年多,可能已經進入了其生命周期的末期。此時,選擇關閉該產品也符合產品生命周期的規律。在產品的生命周期尾部時,企業通常有兩種選擇:一是維持現狀,等待市場的自然淘汰;二是主動放棄,將資源投入到更有前途的項目中去。騰訊選擇了后者,這也體現了其對于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和快速響應的能力。
因此,騰訊關閉Now直播是因為其在戰略、監管、業務調整和生命周期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做出的決策。這也提醒著我們,任何一個產品都有終結的時候,關鍵在于如何合理調整業務,為下一個階段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