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臺火爆之后,吸引了很多人。當流量達到一定級別的時候,平臺方就要想辦法比把流量變現。無疑,帶貨成了主要變現的手段??墒?,帶貨主播多了起來之后,就會形成一定的套路,尤其是價格方面的套路,讓很多人以為買到了物美價廉的貨物,其實還是被騙,質量不是很好,價格也不是很低。可以說,帶貨主播的出現,增加了交易成本,并非拉低了商品價格。
以前沒有互聯網銷售的時候,工廠生產產品,經過經銷商層層加價,最終回到市場上銷售。價格比較高,但人們并不知道經銷商能賺多少錢,也不知道商品的出廠價是多少。于是,人們只能默認價格是合理的,只要能買得起就買。那時候一臺大彩電就要四五千塊錢,而現在經過市場競爭,價格透明,一臺大液晶電視才要三千多塊錢,并非只是生產電視的科技進步了,而是市場化腳步加快了,競爭加劇了,價格透明了,老百姓也就享受到實惠了。市場化的結果讓互聯網商業大興,互聯網商業巨頭們從源頭上發力,壟斷了生產環節,借助互聯網商業平臺,實現從工廠直接發貨的營銷模式,減少了經銷商賺的差價,也就把商品的價格降下來了。即便如此,還是不夠,需要進一步市場化。要讓主播們擴大影響,帶貨,把更多的貨物帶給人們,賣出去才能實現流量變現。
想法是好的,剛開始起步的時候,主播們帶的貨不錯,物美價廉,甚至有的主播為了帶低價貨,直接到工廠庫房掃貨,就是買一些積壓貨、庫存貨,以很便宜的價格銷售,只是為了迅速聚攏粉絲,引發廣告效應。誰能想到貂絨大衣四千多塊錢就能買到,一條牛仔褲十塊錢就能買到,三瓶老陳醋十塊錢就能買到,賣一百多的手機充電器二十塊錢就能買到。主播聲稱賣的貨物一定是正品,假一賠十。其實,這些便宜貨并非山寨貨,而是一種促銷必備的東西,只是弄一些庫存貨來促銷,等到人氣積攢到一定的程度,就要賣一些高利潤商品,甚至都要買幾十塊錢一根的眉筆。
主播帶貨并沒有網絡商業平臺從源頭上定價的可能性,大多要經過提價才能發貨。網絡購物平臺會從源頭上發貨,也就是從生產商品的工廠直接發貨,平臺方提高的價格并不多,也就讓價格降下來了。而主播是在除去平臺方提高的價格之后,再次提價才能賣出去。即便主播聲稱很便宜,已經“揮淚大甩賣”了,還要和商家演一出爭吵降價的戲份,卻最終還是以高價賣給了消費者。他們有帶貨套路,有的靠才藝表演帶貨,有的在播放的新聞中插入廣告,有的專門弄一個小視頻做廣告帶貨,還有的憑借名氣帶貨,憑借發福利帶貨,其實就是用一些蠅頭小利吸引人們,借此銷售高利潤商品。
要是主播總是“賠本賺吆喝”,就會真的賠本賺吆喝,沒什么利潤可言,也就真的混不下去了。主播們都是憑借巨大的流量賺錢,只是每一單商品賺一塊錢,就了不得。他們上五萬單商品,不出一分鐘就被人們買光,相當于他們不到一分鐘賺了五萬塊錢,除了給商家分一部分,他們自己能留下一部分,已經算是暴利了。但是,他們并不會止步于此,而是會想方設法實現利潤最大化,要提高商品價格,甚至聲稱賣的商品是全網最低價,卻不允許其他平臺低于他賣的價格。說白了,還是主播憑借自身流量優勢實現了價格壟斷,要以聲稱的“最低價”賣東西。其實,根本不是最低價,而是要廠商配合,要其他平臺配合,還要廠商限制其他平臺的銷售價格,不然就會自食其言,弄得很尷尬。
由此來看,大主播已經形成了一種壟斷優勢,并沒有降低商品價格,而是想方設法提高商品價格,而且還要用預設價格綁架生產廠商,讓他們用預設價格綁架其他平臺商品的銷售,也就能夠實現聲稱的“全網最低價”了。大主播的這番運作就是價格壟斷,而不是為粉絲們謀福利,更不是為粉絲們爭取最低價格。也就是說,不管大主播還是小主播都在搞營銷套路,也都在搞加價行為。他們的銷售并沒有完全實現薄利多銷,而是想方設法騙取人們的信任,等到流量匯聚到一定的程度,就要加價銷售,而且在加價之前,一定要演戲,要搞一定的套路,讓人們進入圈套,也就能夠實現預設的賺錢目的了。如此一來,主播早晚會被資本玩壞了。當然,大主播本身就是資本家,會順從了資本的本性,以無限增值為原則,而不是以物美價廉和薄利多銷為原則,當然也就無形中增大了交易成本,而這種增大的交易成本并不是他們承擔,而是消費者承擔。誰讓消費者信任他們呢?要不是他們依托平臺,賣力表演,消費者怎么會信任他們呢?
或許,從平臺讓主播帶貨的一刻起,就注定了增大交易成本的結果。就像店家讓店小二叫賣一樣,要給店小二一定的傭金,要是店家不用店小二叫賣,直接開賣,豈不是更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