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教養、致知、力行三者,即是以教養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朱熹
教養,是一個人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是比學識和勤奮更為重要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
有教養的人,道德修為往往非常高,嚴于律己,待人彬彬有禮,不會冒失。
而那些沒教養的人,即使家財萬貫,學富五車,但是表現出來的行為是不符合道德標準的,有失禮儀的,那么這樣的人也不會得到社會的尊重。
“人沒教養,一看就知”:沒有教養的人,會有這4種明顯的表現:
01、情緒不穩定,容易發怒。
沒有教養的人,他們往往表現出來的情緒是很不穩定的,遇到一點不開心的事,或者受到了什么刺激就容易發怒,莫名其妙。
跟這樣的人相處或者共事,身邊就像埋了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爆發。
這樣的人,本質上就是缺乏素養,心理素質也不夠強大,不能夠自我消化負面的情緒,容易沖動誤事。
有教養的人,往往情緒能夠保持穩定,他們都能夠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會把自己的怒氣發泄到其他人身上,說一些氣話,做出一些傷害其他人的行為。
02、說話過于隨心所欲,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
沒有教養的人,其實通過他們說話的方式就能夠看出來了。
“出言不當,反自傷也。”——[西漢]劉向《說苑·談叢》
這句古訓告誡我們,說話方式不當,說一些傷害別人的惡語,最終會反過來傷到自己。
缺乏教養的人,他們說話往往都是很隨心所欲的,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也不會顧及到別人的感受。
也不會考慮到當下是什么樣一個場合,說出來的話,對別人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些他們完全都不會考慮到,只顧著滿足自己的表達欲。
相反的,那些有教養的人,他們說話都是非常謹慎的,不該說的話不會隨便說出口。
而且有些話在一些場合之下是不能說的,說錯了話,很容易得罪人,給自己惹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03、沒有公德心,在公開場合做出一些品德不好的行為。
沒有教養的人,他們往往都是缺乏公德心的,經常會在一些公共的場合做出一些影響到別人的行為,給別人帶來很大的困擾。
比如我們住的小區,明明知道電梯里面不能抽煙的,但是他們進電梯的時候,不會順手把煙頭給掐滅了,依然我行我素,整得電梯煙味很重,影響到其他業主的健康。
還有些人,上了公交或者在地鐵,在上面也是大聲喧嘩,吵吵鬧鬧,不會考慮到其他乘客的感受。
這樣的人,他們往往都是非常自私自利的,缺乏對自身道德的要求,經常干一些損人利己的行為,我們生活中要盡量的避免跟這種人接觸。
04、不懂得感恩,別人幫他,覺得是理所應當的。
最后一點,沒有教養的人,往往是不懂得知恩圖報的,沒有感恩之心,甚至還會恩將仇報,典型的“白眼狼”。
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教養都非常好,他們會“滴水之恩,涌泉相報”,你幫過他一次,他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你的恩情。
不懂得感恩之人,哪怕你給他金山銀山,他們也會覺得是理所應當的,拿的心安理得,不會有任何想要去回饋他人的想法,本質上就是自私自利的表現。
有的更可恨,甚至還不知足,繼續得寸進尺,如果你不繼續幫他,他還會反咬你一口。
所以,如果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我們幫過他們一次忙后,就要認清對方的品質,減少跟這些人的往來,因為你付出再多,他們也不會覺得你是在為他好,不會有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