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銀行開展89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和995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充分滿足了金融機構需求,中標利率分別為1.80%、2.50%,均與此前持平。因本月有7790億元MLF到期,MLF實現“量增價平”續作,市場滿心期待的降息并未到來,不過不少專家認為,后續降準降息仍有可能。
降息1月落地必要性不足
自2023年8月7天期逆回購和MLF利率分別下調10個和15個基點以來,兩個利率已連續5個月未作調整。春節前后歷來是央行降準降息的重要窗口。1月15日為2024年MLF首個操作時點,市場降息預期較高。
對于市場預期落空,浙商證券固收首席覃漢表示,對于降準而言,核心的操作必要性是降低銀行的資金使用成本,提高凈息差空間,而12月下旬多數大行/小行定期存款利率普降至少10BP,銀行凈息差壓力已經有所改善。對降息而言,操作的核心必要性在于降低實體融資成本,促進經濟增長預期,但是12月通脹數據超預期,核心CPI和CPI環比均明顯轉正,內需有所修復,且防止資金空轉壓力仍然較大,降息在1月落地的必要性不足。
短期內降息的緊迫性不高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物價底部企穩,M1增速止跌走平,進出口超預期回暖,新增信貸和社融整體仍在高位,表明經濟正處于穩固回升過程中。伴隨年初信貸投放和財政資金支出加快,經濟修復力度會進一步增強,短期內降息的緊迫性不高。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分析指出,近期經濟修復勢頭邊際減弱,物價持續負增長推高實際利率,市場對政策利率適度下調的預期升溫。但1月MLF利率未如市場預期下調,或與政策面正在觀察2023年12月3500億新增PSL推進“三大工程”、增發1萬億國債資金全面投放使用,以及以京滬樓市新政為代表的房地產支持政策加碼等措施,對年初宏觀經濟運行的提振效果有關。
專家判斷后續仍有降息可能
王青判斷,綜合官方制造業PMI指數及物價走勢,一季度MLF利率下調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首先,這將釋放穩增長政策前置發力的清晰信號,提振市場信心。其次,MLF利率下調會帶動LPR報價聯動調整,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市場需求,有助于扭轉2023年四季度以來經濟修復勢頭穩中偏弱的局面。最后,這將為引導居民房貸利率下行開拓空間,進而推動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后者是當前宏觀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
溫彬認為,在一季度信貸和財政雙發力后,若高頻經濟指標讀數持續走弱,不排除后續降息概率有所上升。
國盛證券固收研報表示,短期內降息預期落空,可能意味著后續降息預期將強化,而且遲滯的降息可能需要更大的幅度。
專家預計降準時點可能在3-4月份
1月MLF到期量為7790億,當月操作規模達到9950億,即當月實施2160億加量續作,雖然較此前兩個月6000億和8000億加量規模有所減小,但也讓市場的降準預期降溫。
溫彬指出,當前流動性壓力還不算大,降準加快落地的必要性不強。考慮到目前經濟修復斜率不高,且在信貸平滑投放、政府債發行速度回落、前期財政資金逐步撥付使用之下,資金面仍維持平穩均衡。近期人民銀行凈投放維持低位,也反映出銀行間資金缺口較小,銀行負債壓力或已明顯下降。與此同時,資金利率和同業存單利率均較前期有所下行。此外,在降準空間逐漸狹窄、疊加防資金空轉套利考慮之下,降準操作估計還要靠后一點。“OMO+MLF超額續作”可較好地對沖當前流動性擾動因素,保持流動性在合理充裕水平。溫彬表示,參考往年頻次,預計降準時點大概率落在3-4月,同上一次間隔時長在6個月左右。 文/本報記者 程婕 統籌/余美英(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