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380億美元,較11月末上升662億美元,升幅為2.1%。與此同時,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披露,中國2023年12月末黃金儲備為7187萬盎司,11月末為7158萬盎司,為連續第14個月增持黃金儲備。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從趨勢來看,隨著美元信用下降,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劇烈,各國外匯儲備多元化進程明顯加快,以降低對單一貨幣的依賴,降低受海外政策溢出影響,增強官方儲備資產的穩定性;同時,合理增加黃金儲備,有助于提升在國際市場的信譽和融資能力等。
黃金儲備“14連增”
在黃金儲備方面,央行自2022年11月重啟增持以來,已累計增持923萬盎司黃金。如按區間均價測算,對應增持金額約1300億元。
此外,截至2023年末,我國央行黃金儲備相較2022年末增加了723萬盎司,2023年末的黃金儲備量以及年增持量均創下2016年以來新高。
在周茂華看來,我國央行加大黃金儲備,主要是順應全球發展趨勢,優化和多元化官方儲備資產結構,提升官方儲備的穩定性,增強外圍風險抵御能力;全球政經不確定性明顯增多,央行合理加大黃金儲備有助于分散風險,增強官方儲備資產穩定性,增強金融體系發展韌性。
匯管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也曾表示,目前我國國際儲備中黃金儲備的占比仍舊偏低,絕對量也不高,央行連續增持黃金符合長期的利益考量。
世界黃金協會2024年1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末,美國黃金儲備已達8133.5噸,德國黃金儲備為3352.6噸。我國黃金儲備在官方儲備中的占比為4.3%,而美國、德國、意大利、法國同期黃金儲備占比均超65%。
全球央行大幅購金
回顧2023年,全球央行購金需求強勁,在更長的時間維度為黃金帶來了價格支撐。
世界黃金協會此前表示,全球央行的大幅購金支撐了黃金超出市場預期的強勁表現。世界黃金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央行購金需求達到創紀錄的800噸,同比增長14%。
2023年,世界黃金協會估計全球央行超預期的購金量對黃金表現的貢獻達到10%左右,且各國央行有可能在2024年延續購金趨勢。即使2024年沒有達到前兩年的高點,但預計任何處于趨勢線上方的購金量(即購金量超過450噸—500噸)都將提供額外的動力。
世界黃金協會全球研究主管JuanCarlosArtigas日前表示,黃金的正面表現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全球央行強勁的需求、主要市場強勁的零售需求,以及2023年下半年以來地緣政治風險增加等。
此外,黃金投資、金飾需求在全球黃金需求中占據重要地位。在黃金零售投資方面,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金條和金幣需求為876噸,與2022年的886噸相比基本持平。在金飾需求方面,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金飾消費需求為1467噸,與2022年同期的1462噸持平。
短期內金價易漲難跌
數據顯示,在高利率環境下,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和紐約COMEX黃金期貨價格在2023年漲幅均超13%,跑贏了大宗商品、債券和大多市場股票,成為2023年表現最佳的資產之一。受國際金價帶動,人民幣金市也呈上行趨勢,國內滬金主連和上海黃金交易所現貨黃金Au99.99在2023年內的漲幅約為17%。
2023年12月4日,倫敦現貨黃金價格一度突破2100美元/盎司關口,紐約COMEX黃金價格盤中一度達2152.3美元/盎司,續刷歷史新高。同時,2024年開年以來,國際金價仍保持震蕩上漲趨勢。目前,倫敦金現和COMEX黃金價格均站穩2000美元/盎司關口。
展望后市,華泰證券表示,隨著美聯儲偏鴿表態,以及美國就業數據降溫,市場對美聯儲2024年降息預期升溫。美元指數延續弱勢運行,金價或震蕩偏強運行。從中長期來看,美國真實利率水平可能難以長期維持在高位,金價或仍有上行的空間。
“一般來講,黃金跟實際利率的變化呈反向,實際利率上升則黃金價格受到抑制;實際利率下降,則黃金受到提振。2023年12月,美聯儲有明確意向要停止加息,一旦降息靴子落地,其通脹率、實際利率水平下降,對黃金價格會起到支撐作用。”世界黃金協會中國區CEO王立新表示,要關注重點地區的地緣政治影響,這些關鍵性事件也會對黃金價格起到支撐作用。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黃金價格或繼續走強,不排除續創歷史新高的可能,主要是受美聯儲政策轉向、地緣政治風險、全球央行購金等因素支撐。同時,也需關注海內外經濟基本面情況變化帶來的風險點。
全球大型貴金屬產品與服務提供商賀利氏發布的《2024年貴金屬預測報告》顯示,各國央行和ETF投資者持續增持將為金價提供支撐,印度珠寶市場的強勁需求也會有所助益。鑒于當前面臨經濟衰退的危機,投資者可能會選擇黃金作為避險資產,黃金價格將維持在1880至2250美元/盎司之間。
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國基金報、央廣網、每日經濟新聞、上海證券報
(來源:中國商報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