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通脹持續高企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央行整體延續貨幣緊縮態勢,推動利率水平高位運行。與此同時,加息“副作用”不斷凸顯,世界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令緊縮貨幣政策前景承壓。在經歷近兩年的加息周期后,主要經濟體紛紛放緩加息步伐,“鴿派”信號逐漸浮現,貨幣政策轉向預期升溫,近40年來最激進的加息潮正逐漸進入尾聲。
堅定加息但步伐放緩
為抗擊頑固的高通脹,多國央行在2023年繼續收緊貨幣政策,屢次上調利率,加息仍是全球央行貨幣政策主基調。
具體來看,發達國家仍在踐行“在更長時間內維持高利率”的承諾。美聯儲在2023年1月、3月、5月和7月分別加息25個基點,累計加息100個基點。歐洲央行2023年連續加息6次,累計加息200個基點,三大關鍵利率中存款機制利率創歷史最高水平。英國央行從2021年12月起連續14次加息,2023年累計加息175個基點,基準利率升至5.25%。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央行在2023年也均多次加息。
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也仍處于貨幣緊縮周期。例如,受困于持續的貨幣貶值壓力和通脹壓力,俄羅斯央行2023年加息5次,累計加息850個基點,基準利率升至16%;土耳其央行2023年連續7次加息,累計加息3400個基點,基準利率升至42.5%。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在近兩年抗擊通脹的努力中,全球發達經濟體平均加息約400個基點,新興經濟體平均加息約650個基點。
不過,隨著通脹壓力逐漸緩和,全球央行加息步伐有所放緩。以美聯儲為例,在2023年的8次貨幣政策會議中,有4次宣布暫停加息,且全年加息幅度遠小于2022年的425個基點。美聯儲強調,在確定進一步收緊政策的程度時,將考慮貨幣政策的累計收緊程度、貨幣政策對經濟活動和通脹影響的滯后程度,以及經濟和金融發展。
英國央行和歐洲央行也分別自2023年9月和10月起暫停加息。韓國央行在2023年多數貨幣政策會議中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在2023年12月舉行貨幣政策會議的8家主要經濟體央行中,有7家選擇了按兵不動。
路透社的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監管全球10種交易最活躍貨幣的央行共加息38次,累計加息幅度為1200個基點,少于2022年的54次加息和2700個基點;新興經濟體央行累計加息5075個基點,少于2022年的7425個基點。
多國醞釀貨幣政策轉向
全球央行放緩加息步伐,主要原因是抗通脹取得進展,以及金融環境收緊導致經濟增速放緩。在此背景下,市場對主要經濟體放松貨幣政策的預期逐漸升溫。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美國2023年11月個人消費支出價格指數同比漲幅較前月收窄,表明美國通脹在“降溫”。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本輪加息周期可能已結束,2024年或將降息。
美聯儲最新經濟前景預期中的“點陣圖”顯示,19名美聯儲官員中有17人預計,到2024年年底,政策利率將低于目前水平,其中大多數人預計利率將下降50個或75個基點。這意味著,如果以每次降息25個基點計算,美聯儲2024年將降息兩次或三次。
除美國外,歐元區和英國去年11月通脹率也都創下逾兩年來最低水平。歐洲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家表示,如果今年1月通脹率繼續大幅回落,那么歐洲央行“應在春季實施首次降息”。針對通脹大幅放緩和經濟持續疲弱,市場機構認為,未來英國央行的降息動作可能會早于此前預期。
作為本輪發達經濟體加息周期中的“異類”,日本央行在2023年繼續維持超寬松貨幣政策。但鑒于通脹持續上行,市場預計日本央行今年可能推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截至去年11月,日本核心通脹率已連續20個月超過日本央行設定的2%的目標。
為應對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新興經濟體也日益傾向于調整甚至逆轉貨幣政策。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停止加息或選擇降息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數量持續增加,由上半年的7個增加至下半年的16個,其中包括智利、巴西、秘魯、印尼、沙特、匈牙利、捷克、波蘭等。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公司歐元區和英國首席經濟學家迪恩·特納認為,全球經濟增速放緩、通脹壓力緩解和勞動力市場降溫將為今年主要央行降息打開大門。
路透社分析指出,美聯儲引人注目的“鴿派”轉變增強了人們對降息將更早、更快到來的判斷。但除美聯儲外,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地區央行均未明確正面回應降息預期,市場與政策決定者在降息時點上可能存在分歧。
抗通脹穩增長難平衡
盡管全球貨幣政策環境已經出現調整征兆,但不少國家仍在抗通脹和穩增長之間謹慎尋求平衡,未來政策轉向進程尚存不確定性。
一方面,通脹雖有所回落,但仍處于較高水平,且存在反彈可能。例如,受困于能源價格、勞動力成本問題的歐洲地區通脹持續高于目標水平。歐洲央行預測,2024年歐元區通脹下降速度將放緩。
另一方面,在持續大幅加息下,美歐銀行業風險陡增,全球流動性惡化,新興經濟體債務違約風險上升,金融環境收緊帶來的負面影響和潛在風險不斷累積,導致經濟增速進一步放緩。
近期數據表明,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增長乏力。2023年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環比萎縮0.1%,歐盟經濟環比零增長;英國經濟環比零增長;日本經濟環比下降0.5%,按年率計算降幅為2.1%,為去年首次出現季度負增長。
由于面臨兩難境地,全球央行在實際決策和預期管理上保持著謹慎態度。歐洲央行在最新的貨幣政策前瞻指引中刪除了此前有關通脹可能“在太長時間內過高”的表述,但仍然認為“現在不是放松警惕的時候”。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稱,盡管美聯儲在降低通脹方面取得進展,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美聯儲正謹慎評估是否需要采取更多行動。澳大利亞央行稱,需要時間來評估利率上升對需求、通脹和勞動力市場的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韓聯社等媒體分析指出,各主要經濟體央行的下一步行動都將依賴經濟數據,他們將想方設法在維持經濟增長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維護”自身維持物價穩定的聲譽,完成抗擊通脹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