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最后幾天,手機廠商們迫切地將聲量給了早已涌動的AI大模型市場,借以在即將到來的終端AI大戰中占據最有利的位置。
12月28日下午,在一場技術溝通會上,榮耀首次對外公布了MagicOS 8.0的最新進展,以及自研70億參數端側大模型“魔法大模型”。而在前一天,OPPO也對外表示,即將發布首個端側應用70 億參數大模型、潮汐架構以及生成式的視覺模型。
此外,在vivo上周公布的行業預測中,自研的藍芯大模型以及藍河操作系統也成為被提及最多的戰略方向。
調研機構Canalys預測,2024年,AI手機出貨量將達到6000萬部。雖然AI手機的銷量僅占手機大盤的5%,但比起硬件創新,業內人士認為,基于對AI大模型的投入,手機行業將有可能構建軟件驅動硬件并且硬件不斷泛化的全新戰略格局。
AI手機,交互先行
智能手機端側對于AI的應用已有了較長的時間,這使得“AI手機”成為了一個更為廣泛且模糊的概念。
Canalys在最新報告中提到,像高通、聯發科、三星以及谷歌這樣的芯片廠商多年來一直在專注于提升NPU以及TPU的性能,而蘋果、華為、vivo和小米這樣的智能手機廠商也正在將AI算法應用于設備上,從而提升成像質量、電池壽命和打字體驗。但在大模型爆發的推動下,AI對于手機行業的真正變革正在發生。
從今年8月開始,除了蘋果外,幾乎所有的頭部手機廠商都陸續公布了自家在AI大模型領域的布局計劃,而進入年底收官之際,更多的戰略細節以及布局節奏也被公開。
28日,榮耀公布了一項MagicOS 8.0中基于平臺級AI技術的交互功能,并將其命名為“任意門”,用戶通過長按界面上的圖文或者視頻元素并拖動到屏幕邊緣,系統能夠智能地識別用戶意圖,并快速匹配相應的服務。
榮耀研發管理總裁鄧斌表示,榮耀的重點并不是做問答和生成。魔法大模型是沿著榮耀原有的平臺級AI邏輯和發展方向演進的,能夠強化榮耀未來平臺級AI的能力。“榮耀從一開始就希望把理解用戶作為整個系統的中樞神經,而在圍繞用戶感知和用戶意圖構建整體任務閉環的過程中,剛好遇到了大模型,加快了我們對各個服務的理解。”
在榮耀終端有限公司軟件架構與解決方案部部長盧海生看來,原來的手機和移動生態交互更多地是基于應用市場下載、預裝甚至是小程序的模式,但當服務變得更多時,“人找服務”的箭頭將會發生逆轉,變成“服務找人”。
盧海生以打車為例,“用戶通過短信收到地址后,需要選取內容、復制短信地址、退出短信應用、切換桌面找到App,打開APP、進入打車界面后再粘貼、搜索,十秒里面涉及的動作多達八九步,但是現在通過AI處理,可以縮短這個流程。”
從人機交互的發展歷史來看,最早的是以DOS為代表的命令行交互界面(CLI),后面發展到了以windows為代表的用鍵鼠輸入的圖形交互界面(GUI),以及目前以Android/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安卓和IOS為代表的以觸摸為核心的智能手機交互方式。而在手機上,第一代諾基亞為菜單喚醒式,用戶調用已存在的菜單,基本上不可升級服務。第二代像蘋果、安卓,在一個界面上,每點進一個APP就意味著達成獲取服務連接的合同,手機也配有應用商店市場。在鄧斌看來,如今第三代一定是真正把應用分解成服務,通過更加高效地智能互動,有效地去做整合。
不僅僅是榮耀,華為在推動鴻蒙操作系統接入盤古大模型的同時,也將人機交互能力擺在了重要位置。
華為終端BG 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總裁賈永利此前對記者表示,華為智慧助手小藝具有語言模型的泛化能力和手機功能的融入能力,可以通過對話交流幫助用戶完成各種任務,如設置手機壁紙、尋找餐廳、導航等。同時,還能根據用戶的使用情況,創造出更多功能組合產品。
“大模型來了后,端側AI從感知上升到認知能力,服務交付效率、人機交互效率,都會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再往上,整個移動互聯生態也會發生變化。”盧海生表示,過去系統只有知道用戶訂了高鐵去北京,才會推送高鐵行程信息。但未來手機系統會根據用戶需求提前形成一張包含高鐵班次、出行時間與出行地天氣溫度的新卡片進行推送。此外,系統還會根據交通擁堵情況,以及用戶偏好習慣,提供導航去高鐵站停車場等關聯服務推薦,大模型會根據任務需求和模型能力不同,調用不同模型。
卡身位、破僵局
當前,手機行業的主要收入中,一方面是硬件收入,另一方面是互聯網收入。
當2018年小米創始人雷軍公開喊出“硬件綜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的時候,就預示著依靠硬件盈利支撐行業發展的路徑走到了盡頭。雖然在過去五年,行業依靠對技術的投入提高硬件的高端化水平,但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打破硬件微利的現狀。
互聯網收入是當前手機產業能夠持續發展的主要來源,伴隨著手機銷量的提升,移動應用的快速迭代支撐了中國整個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十年。但在移動流量見頂后,對于現有的手機廠商而言,能否在不同的場景形成新的服務和解決方案,讓整個生意形成一個新的增量的空間是一個重要課題。
“智能手機不斷演化就形成了基于APP的生態,比如超級APP。未來,手機上的應用一定會延展至平板,到PC,甚至到家里的大型終端、戶外的運動設備、健康設備以及智能汽車車機設備。”一名頭部手機廠商的管理人員對記者說。
在他看來,智能手機的連接性和泛用性也使其在AI時代占據了更重要的生態位,行業的主要玩家都將手機視為智能設備生態系統中的樞紐,而手機廠商本身也從操作系統底層嵌入AI能力,因為只有掌握了底層操作系統的能力,才能實現多終端的互通。
為此,手機廠商開始“重金”投入這一賽道,希望在下一輪的技術競爭中,提前搶奪最佳的功防位置。從目前公開的投資額來看,各大手機廠商在AI大模型以及操作系統上的投入資金已高達百億。
vivo副總裁周圍對記者表示,“vivo大模型現在每年20億到30億元的投入成本,總投入成本已經超過200億元,人才和數據算力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每人稅后100萬元。”
盧海生則表示,榮耀在AI這個方向上投了超過10年,包括百億的研發費用,一千多人的隊伍。據了解,OPPO和華為在大模型領域的投資也以七位數起步。
“流量的載體發生變化時,哪一家的跨終端協同能力越強,越能掌握越多的用戶。”上述管理人員對記者表示,以前手機操作系統應用只是硬件依托的平臺,但是基于大模型的應用,它就需要調用算力,包括應用注入的數據,這是一種深度融合的邏輯。流量并不會因為智能分發形式的變化而減少,反而會因跨終端的能力,而變得更大。
無論未來演進方向如何,現階段下,AI大模型無疑將成為拉動明年手機廠商全年成長的重要牽引力。雖然短期占比低于5%,但Canalys分析師鐘曉磊認為,隨著SoC的迭代以及大模型技術的向前推動,中國廠商有望搶先一步實現AI手機向更低價位段的滲透。
“基于生成式AI構建的AI原生應用會是未來刺激AI手機成長的關鍵。”鐘曉磊對記者表示,目前現象級的AI原生應用仍有待出現。如AI原生應用能重新塑造移動互聯網內容消費的現有習慣,對于端側性能需求有望加速舊設備的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