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武漢交通封城的第7天,網友“蟹工船”發了一條微博:“在快手上搜‘支援武漢’,除了官方報道,還有許多農民、流水線工人、卡友的小視頻,佛山工業園的移動板房車間,制衣廠女工,上海青浦的裝卸工,濰坊的卡車司機,蘭陵大蒜,運城和日照的西紅柿,德陽的青菜。他們值得關注和無比的尊敬,不是監工。”
3小時后,“蟹工船”發現這條微博火了。到現在,已經有超過3萬9千人點贊,大V和網友轉發超過2萬7千次。
關注新型肺炎疫情的人們突然意識到,原來除了通過在線直播觀看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關注新聞報道中政府、企業對武漢的支援進程,還有很多個體正在拼盡自己所有的力量,把口罩、蔬菜以及各種物資送往封城的武漢。
他們是從事農業、制衣、物流、運輸等職業的普通人,來自中國鄉村、城鎮或是海外。在平時,大家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彼此隔離。如同網友“起床了起床了”的留言描述,他們是:可敬的,經常被忽略的人。
然而當疫情來臨,人們通過短視頻與全社會產生了連接,每一個小小的善舉,都會被無數陌生人發現、關注、祝福。
網友“衣帶詔詔詔魚”說:“收拾書房的時候,看到了自己曾經寫過很多次以普通和平凡為題的作文,是那時候閱歷太淺,看過的人情冷暖太少。奇跡固然少不開偉大的人,但也離不開一群心里有愛,眼里有善的普通人團結在一起,閃爍出希望的光芒。”
打開快手,搜索“支援”、“武漢”等關鍵詞,很多短視頻里都藏著一段曲折的小故事。
1月26日大年初二,江蘇徐州的陳師傅從個人手里接下一單運輸的活兒,拉著一卡車消毒水去了武漢。當時很少有人愿意出車,因為不了解武漢的疫情有多嚴重,也不想過年期間離開老家。陳師傅剛換的新卡車,生活壓力大,這一單拉往武漢能比平時稍微多掙一點。
出發前,陳師傅只跟老婆打了招呼就獨自上路進入武漢,沒敢告訴母親。他本打算運完這一趟就回家,但武漢太缺卡車了,他沒正式和公司談運價,就直接留在東西湖大道附近參與中轉運輸,把外地送過來的生活物資轉運進武漢城。
陳師傅每天運輸城市保障性物資,走的是三環高架橋,平時明令禁止卡車通行。但現在,整個武漢對陳師傅和各位卡友們開了綠燈,只要是參加援助,報備一下就可以暢通無阻。幾天來,陳師傅沒找到幾家營業的飯店,幾乎天天坐在車里吃桶裝方便面和八寶粥。他和記者說,自己沒有多了不起,看到武漢缺車了就多幫忙跑跑,也不是義務勞動,就是盡自己力所能及地做點正經事。然而不管陳師傅如何評價自己的工作,在這個特殊時期依然堅持在路上,已經彌足珍貴。
同樣是大年初二,山東臨沂的卡車司機“跑青藏線的竇子”以為自己沒機會支援武漢,于是主動在老家的路邊宣傳防疫隔離的消息。第二天,他接到了支援武漢市蔡甸區的訂單。為了這趟運輸,他特地給自己的黃色卡車做了保養。
在濰坊,竇子和來自安徽、青州、德州、聊城、濰坊等地的十幾位卡友一起等候支援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活動板房裝車。
竇子2002年開始跑運輸,拉著17.5米長的大板常年奔跑在青藏線。這次支援武漢,他連夜發車,網友們的擔心比竇子跑青藏線時還多,每條短視頻下面都有不少人在提醒他戴口罩。到武漢后,竇子第一時間拍了視頻給大家報平安,口罩也從一次性醫用口罩換成了KN95口罩。
竇子的臨沂老鄉“李子車隊~李子”也在前往武漢的路上。初二那天他把自己的紅色卡車徹底清洗了一遍,和車隊的卡友隨時準備發車。29日初五,李子的任務確定了。他要去臨沂的蘭陵縣和另外9輛卡車一起,運送蘭陵縣捐贈給武漢的200噸大蒜。
出發這天,李子的老婆在短視頻下留言:“加油加油!我跟兒子等你回來,十五我們還得吃湯圓。”
經過十幾個小時,李子和卡友們抵達武漢黃家湖大道的中百集團生鮮物流園,李子很興奮,終于帶著口罩出鏡了一次,站在卡車前舉起雙手比著勝利的手勢。31日中午,大家集體返回臨沂老家,交警在路邊站成一排,齊刷刷地對李子他們敬禮。
接下來,10輛卡車要噴灑消毒液,李子和卡友們也將接受兩周隔離。但至少正月十五的湯圓,李子能在老家和卡友們一起吃上了。
發往武漢的蔬菜還有很多,350噸山東壽光蔬菜在同一時間發往武漢,還與李子他們的大蒜車隊在半路偶遇。甘肅的60噸土豆和90噸洋蔥、遼寧的20噸大白菜都是裝卸工人們連夜扛上火車的。
在快手,人們認識了四川什邡菜農“大樹哥”,這個小伙兒準備捐50噸蘿卜和上海青給武漢。
27日,他通過封面新聞尋找捐助渠道,最終決定將蔬菜送給武漢市新洲區人民政府,再免費發放給各街道、衛生院、養老院等機構。物流公司免費幫他運輸,附近的菜農看到短視頻,也帶著自己地里剛收上來的上海青,加入了捐贈。
大樹哥說:“以前汶川地震,全國各地都在支持我們。我們這邊支持一下人家,也很正撒。”
山東日照的“日照綠茶一哥”是個回鄉創業的大學生,1月29日,他聯系了幾輛小平板貨車,裝了3000斤西紅柿送往武漢。
30日他在西紅柿大棚里又拍了一條短視頻,他還有2000多斤西紅柿沒采摘,過兩天也要捐到武漢。一哥說:“我作為一個農民,沒有特別大的本事,就盡自己最大的能力。”
在快手,除了送菜,還有一群人盯上了貨架和工廠里的口罩,不計成本也要把口罩郵寄到武漢。“大妮姐”本想籌集1萬個口罩免費快遞給武漢的粉絲,雖然找遍關系只買到7000個,立即找順豐快遞送往武漢。“英國混血哥哥弟弟妹妹”是快手上的一個跨國家庭,母親是中國人父親是英國人。27日,這一家在英國超市買了幾百個口罩準備直接郵寄到武漢的醫院。
母親通過短視頻展示了名為“武漢疫情捐贈”的群聊截圖,里面有74名留英華人在討論應該捐贈什么型號的口罩,走哪些捐贈途徑會更有效。當地的華人物流公司還宣布,如果是從英國寄往武漢的救援物資,郵費一律免費。
“東北人(醬)在洛杉磯”27日這天也想捐口罩,結果超市限購,每人只能買10個。他找人聯系了華人供應商,對方聽說是捐贈武漢,答應他成本價拿2400個口罩,發國際快遞的時候,郵費還免單了。
供應商告訴“東北人(醬)”過幾天還有大貨,可以給他留一批。他在短視頻里和大家分享消息時說:“真心希望到時候這事兒都過去了,都輪不到我再買,那才是好事兒呢。”
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則自發成立了“百萬口罩小組”,一方面向北美華人募捐,同時尋找到供應商和慈善企業進行大批量購買,僅防護服就有340萬件,即將包機發往武漢。中國礦業大學31日發了一條短視頻,學校的越南留學生麗娜和在越南從事翻譯工作的朋友們共同籌集了5萬個醫用口罩,直接從越南空運至武漢。
最硬核的還是柬埔寨浙江商會副會長趙普洲,他得知國內急需口罩,現在柬埔寨買了1萬4千個醫用口罩寄回國內??紤]到口罩價格不斷上漲,疫情還將持續,他索性在柬埔寨金邊市收購了一家口罩廠。
投產后每天可以生產醫用口罩10萬個,以3毛錢每個價格供應國內市場。
還有更多普通人沒有物資和金錢可以捐獻,但她們有自己的方法支援武漢。26日,廣州佛山一家制衣廠緊急開工趕制防護服,招聘工人兩小時,百名制衣大媽自愿放棄休假趕來加班。
日照一家口罩廠,所有工人都沒有過年,保證工廠24小時開工,日產100萬個醫用外科口罩和5000件防護服。上海青浦的物流公司里,年輕的裝卸工們忙碌地填單裝貨,從蔬菜到醫用防護物品都是免費發貨。還有一位河南大哥,獨自打車跑到火神山醫院工地幫忙,目前在上白班,負責看護定位旗。
在快手,普通人的生活通過短視頻被連接在一起,尤其是在牽動所有人的時刻,人們會發現,原來階層不同背景迥異的人們,有著共同的悲喜。
網友“蟹工船”在30日這天還發了一條微博,“刷了會兒快手,最扎心的是這老鐵。大約是江西上饒人,開川崎挖掘機的,家里反正是這么個條件。他管女兒叫“小情人”——性別意識是有點不太進步。他最近曬了張圖,是通過中華某某慈善基金會捐獻了1000塊錢,抗擊疫情。證書上寫著‘感謝你,讓世界更溫暖’。”
蟹工船說:“希望這1000塊錢能是哪怕一點點小火苗,給武漢給湖北一點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