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北京、天津常住人口繼續下滑,重慶增量也縮減到0.9萬人。但戶籍人口的變動,卻呈現出相反趨勢。市民化的推進,讓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逐步享有了和戶籍人口接近或者同等的服務權利。
近日多地發布相關人口數據讓我們把觀察窗口細化到區縣。四大直轄市人口變遷表現各不相同:北京致力于均衡中心城區與其余城區人口;上海通過發展高新產業,引導人口向新興城區轉移;發展階段落后一步的重慶,則仍未走出人口向中心城區聚集的階段;而天津相比均衡人口格局,更囿于人口流失嚴重問題。
- 1 -
常住人口僅重慶正增長
天津6年流失80萬人
京滬常住人口下降,早已不是新聞。
自2014年北京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后,人口增量便踩下了“急剎車”,2015年,北京人口增量從此前數十萬迅速縮減至十余萬,2017年起,北京常住人口已連續6年負增長,六年間累計減少11.1萬人。
上海人口則呈波動下降趨勢。上海的人口“剎車”趨勢比北京還要早上一年,并在2015年、2017年兩度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但其余年份仍保持了少量正增長,直到2022年,一年之內,上海常住人口減少13.5萬,超過北京6年總和。
天津是直轄市中常住人口降幅最大的城市。2017年一年,天津便跌去了2014年至2016年三年增幅,六年間,天津常住人口總共減少80萬,這還是在“海河英才”計劃同期引入47.7萬人的基礎上(點擊閱讀《天津引才47.7萬人,“海河英才”再升級》)。對天津而言,維持人口數量本身,就已是一大課題。
重慶則是四市之中唯一常住人口仍能維持正增長的城市,但近兩年增速也明顯放緩。從2012年到2020年,重慶人口以每年20-30萬的速度增加,但2021年,重慶全年增量僅3.5萬人,到2022年,更是降到0.9萬。
- 2 -
直轄市戶籍人口穩步上升
外來人口市民化成果顯著
與常住人口的下滑趨勢不同,近十年,四大直轄市中,哪怕對落戶保留了最嚴苛條件的北京上海,戶籍人口也一直穩步上升。
其中北京10年間戶籍人口增加111.4萬,除2017年有小幅回落,2020年增幅不大之外,其余年份均保持了每年10萬以上的增長。落戶條件更寬松的天津,10年間戶籍人口更是增加了157.3萬。反倒是常住人口増勢兇猛的重慶,戶籍人口數量反復波動,在2015、2017、2020和2022年均出現負增長。
這與重慶自身為人口流出市的特點有關。四大直轄市中,重慶是唯一一個戶籍人口數量超過常住人口的城市。不過,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近年來重慶外出人口的回流態勢也很明顯。據重慶統計局數據,2022年,重慶流出市外人口規模403.53萬人,比2021年的412.56萬減少2.2%,已連續9年保持減少態勢。
從這個角度來看,直轄市對人口吸引力仍然強大。要知道,2022年,上海重慶天津三城戶籍出生人口均少于死亡人口,戶籍人口的增加完全依靠外來人口落戶。北京戶籍人口雖有5.6萬的自然增長,但14.2萬的增量中,也有六成為新市民遷入。
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趨勢反向而行,也是近年來國家大力推行戶籍改革以及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結果。雖然直轄市作為特大超大城市,落戶條件相對較高,但“讓外來人口逐步享有和戶籍人口接近或者同等的服務權利”的目標是一致的。隨著特大城市落戶條件逐步松動,可以預見,未來城市外來人口占比也將逐步降低。
- 3 -
京滬向郊區轉移
重慶向城區聚集
在城市內部,人口流動也各具特色。
近年來,北京除了疏解非首都功能,也致力于降低主城區人口密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無論是加快城市副中心和郊區新城建設,有計劃有目的地向郊區轉移產業,還是土地規劃、甚至細致到積分落戶的加分設置,無一不在引導人口更均衡分布、向更大區域空間流動。
有統計數據顯示,2014-2021年,北京“城六區”常住人口下降15%。在2010-2020年兩個普查年度,北京中心城區常住人口減少72.8萬人。
對比2018年和2022年各區人口密度可以發現,城六區均出現明顯下降,其中降幅最顯著的東城區,人口密度從每平方公里19637人降至16818人,降幅達14%,西城區也從每平方公里23333人降至21769人。
與此相應地,其余10區中,除位處遠郊的延慶有小幅下降,平谷維持不變之外,人口密度均有提升。其中北京大力打造的副中心通州人口密度增長最快,5年間,26.5萬人涌入通州,增量位居16區之首。
相比北京,上海的人口轉移沒有這么普遍,但也可以明顯看出,近年來,黃埔、虹口、靜安、楊浦人口密度下降明顯,其中黃埔、虹口降幅超過10%,離中心城區較近且新興產業發展良好的嘉定、寶山和松江成為很多人的新選擇。
重慶卻是另外一番光景。2020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著力構建“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格局。所謂“一區”,是指重慶主城都市區,包括21個區和萬盛經開區,“兩群”則是指渝東北三峽庫區城鎮群和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范圍包括剩余的17個區縣。
到目前為止,“做大做強主城都市區,做特做優兩群”依然是重慶的城市發展方向。2022年,重慶全域常住人口僅增加0.91萬的情況下,中心城區常住人口增長8.77萬人。
- 4 -
北京人口受教育程度高
上海老齡化亟待緩解
從人口結構來看,北京擁有文化素質最高的勞動力人口。這與北京高校眾多、“搶人”更側重于高學歷專業人才有關。
據七普數據,北京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2.64年。2022年,北京每10萬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中有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者56181人,占比過半,遙遙領先其他城市,排在第二的上海,這一比例為39.9%。
直轄市中,重慶人均受教育年限最短,剛剛突破10年,大致相當于北京在本世紀初的水平。即便如此,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9.91年。
除了較高的人口素質,北京還擁有直轄市中最優秀的人口結構,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15.1%為四城中最低,15-64歲勞動力占比72.8%為四城中最高。
這方面,上海就比較頭疼了。2022年,上海的老齡化65歲以上人口已經達到18.7%,如果把年齡放寬到60歲以上,比例將達到25%,意味著在上海,每4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如果僅看戶籍人口,這一比例高達36.8%。
雪上加霜的是,上海年輕人的結婚意愿和生育意愿也低于其他三城。2022年,上海僅72048對新人結婚,出生率4.4‰,而總人口數少于上海的北京有91300對,出生率5.67‰。
近年來,上海接連放寬落戶條件,除了為高新產業儲備人才,也未嘗不是出于引入新鮮血液、減緩老齡化步伐的考慮。
對四大直轄市而言,人口方面各有各的課題,在全國人口負增長的大背景下,及早制定好下一步的策略,才能取得先發優勢,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文 | 郭揚
參考資料:
[1] 各市歷年統計公報、統計年鑒
[2] 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鑒
[3] 北京人口藍皮書·北京人口發展研究報告(2023)